2015-2-9 | 在線收藏 |
---|
經濟全球化、投資者追求投資回報率最大化、中國設備質量不如國外,這些理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作為中國人、作為中國的企業,更重要的是還應有一份責任。每一個行業都是中國經濟"棋盤"上的一枚棋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國裝備制造業不強大,中國的重大裝備將永遠受制于人,中國的經濟就是瘸腿的經濟,甚至危及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裝備制造業要強大起來,除了制造業本身的努力之外,各行業的參與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說,現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了,市場采購全球化了,還搞什么國產化?可是世界強國的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讓我們清醒,即使世界科技強國,對于自主技術和產品也都有保護措施。技術的"先進"和"落后"是相對的、變化的,如果以"落后"為名,不用國產設備,就是不給我們的自主開發技術以應用機會,中國制造的設備就永遠不會先進。
積極推行重大裝備國產化,能夠大幅度降低乙烯改擴建或新建項目的建設成本,提高我國乙烯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為中遠期我國乙烯技術裝備的創新奠定基礎。實現重大裝備國產化,最關鍵的是國家要制定政策,鼓勵乙烯生產企業利用國產化設備。
比如,"三大機組"---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和二元制冷壓縮機的國產化對降低建設投資十分明顯,上海裂解氣壓縮機組的國產化就節省設備投資3000余萬元,茂名乙烯的國內制造的裂解氣壓縮機組比進口節省1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