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倒逼中國經濟變“輕”
更新日期:2005-11-3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煤炭、石油等能源如今“身份日貴”。在日前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能源二字被提及20多次;而在建議中唯獨兩個量化的指標之一就是降低能源消耗標準。
10:21當前證券市場制度性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 10:21提高質量 夯實基礎 10:20股民樂翻天 二十六條意見竟然內藏七大利好 10:19證券市場又一利好:證券信用交易將為股市輸血 10:18尚福林公開指出現階段中國資本市場的四大問題! 10:18尚福林:十一五力推五項基礎性制度建設 10:16回購利率降無可降銀行無奈只為做量 10:16三星深陷各項丑聞泥潭 公司前景一片慘淡 10:05保險與中國人民的距離:與中產階級數量息息相關 10:03內地保險人才國際化還需10年 10:03保險人才地震新動向 因為能源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身份變遷,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戰略規劃處處長高輝清,這位“原汁原味”的經濟學家也跟著把自己變成了能源專家。
《第一財經日報》:我知道您曾對“十五”規劃戰略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成就了《“十五”規劃戰略研究》這一本著作。在您看來,“十一五”規劃和“十五”規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高輝清:對能源的關注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列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透露出非常重要的信息:把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并列起來,這在過去從來沒有過。能源問題已對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制約,這一后果與中國數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不無關系;今后必須減少資源消耗,調整產業結構,轉換經濟增長模式。
《第一財經日報》:近幾年來,中國煤電油運全面告急,資源浪費嚴重、安全生產狀況惡劣等問題都非常突出。您覺得中國應該采取怎樣的能源戰略加以應對?
高輝清:理論上,中國的能源問題主要就是石油問題。
電力項目有保有壓,電力建設基本上能滿足電力需求,事實上,電力建設速度過快,明年就有可能過剩。煤炭儲量豐富,雖然有浪費嚴重等問題,但只要加以改進問題就不會很大。中國的水利資源人均水平雖不高,也大致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問題就卡在石油這里。在很大程度上石油不可替代,比如制造化工產品就非石油不可。中國國內的油氣儲量并不豐富,而國際間的石油競爭也早已達到白熱化。中國要解決石油短缺問題,我認為應做到以下3點。
在能源方面,盡量用天然氣、煤化油、核電、風電、水電、生物發電等來替代石油消費,以減少在能量上對石油的依賴,而把石油用在不可替代的項目上。
促進科技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其實就是盡量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減少能耗高、污染重的制造業。
鼓勵海外找油,建立供油基地。中石油等大型國企一般專盯大公司、大油田,而小型石油公司則可以收購小油田,二者的市場層次不一樣,從能源安全出發,政府應同時給予它們相應的支持。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國際油價最高躥到70.80美元一桶,目前看來走高的趨勢一時不可能收縮。您能否舉例說明高油價對中國經濟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
高輝清:首先是經濟安全問題。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國外競購油田,可觀上也有助于保障經濟發展的安全。
對國家層面而言,日益高漲的油價必然會推動政府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抬高制造行業門檻;一部分中小企業則會因油價太高而破產或轉行。
比如,今年國家已經取消焦炭等一些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退稅優惠政策;對前來中國投資高耗能產業的外商設置更高門檻;積極提倡建筑節能及小排量汽車;大中城市的鋼鐵公司將來會不得不面臨搬遷、被兼并或關閉的命運等。
油價上漲對個人而言也有影響,有些本打算買車的朋友因油價走高而跟著改變主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