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價格走勢預測
更新日期:2005-10-2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內容提要
今年2月份以來,價格總水平漲幅持續回落,到9月份已經回落到0.9%,是2003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漲幅。一些人據此認為國民經濟增長將出現大幅度回落,經濟運行將出現通貨緊縮,經濟發展的態勢已經十分嚴峻,宏觀調控政策應該轉向。事實上,僅僅通過價格總水平的回落得出這樣的結論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本輪價格的上漲,主要是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的上漲,而近期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回落,也主要是因為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漲幅的回落。實際上,在本輪經濟周期中,扣除食品和服務的非食品消費品價格一直在0%-1.5%之間變化,其中2004年7月之前一直在1%以下變化,2004年8月以來基本在1%-1.5%之間變化,今年7、8月份漲幅均為1.5%,是本輪經濟周期的最高漲幅,9月份的漲幅為1.2%,也是較高的。
可以說扣除食品和服務的非食品消費品價格漲幅目前仍在相對高位,因此,不應以價格總水平漲幅出現持續回落,就判斷國民經濟運行將要出現嚴重通貨緊縮,甚至國民經濟增長將要出現大幅度回落。如果考慮到今年以來工業增長值的平穩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逐月增大、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平穩增長的現實,就更難以得到通貨緊縮和經濟增長大幅度回落的結論。
前三季度價格漲幅逐月回落1-9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從各月價格變化來看,價格總水平漲幅逐月減小,同比漲幅由2月份的最高漲幅3.9%降到9月份的最低漲幅0.9%(見表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的結構性因素也有所變化,食品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作用明顯減小,服務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影響增大,一般工業消費品價格仍然繼續下降。主要特點有:
食品價格漲幅明顯減小,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減弱。1-9月份累計,食品價格上漲3.3%,漲幅比上年同期降低7.6個百分點,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1.1個百分點,小于去年同期的2.4個百分點。食品中的主要品種糧食、肉禽及其制品、蛋類價格1-9月份累計分別上漲1.9%、5.7%和7.6%(見表2),漲幅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小26.5、13.1和15.3個百分點。盡管食品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小,但仍是構成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因素。
服務價格漲幅明顯擴大,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拉動作用有所增加。1-9月份累計服務價格上漲3.5%,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由去年的0.5個百分點增加到0.9個百分點。其中,居住服務價格上升較大,1-9月份累計上漲5.6%,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
日用工業品價格仍然下降,但不同類別產品價格走勢產生分化。1-9月份,交通和通訊工具、家庭設備和用品、衣著等日用工業品價格仍然保持下降態勢,但是價格走勢出現了一定的分化。其中交通和通訊工具、家庭設備和用品價格1-9月份累計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2%和0.3%,降幅比上年同期分別減小0.3和1.2個百分點;但衣著類消費品價格1-9月份累計下降1.9%,降幅增大0.5個百分點。總體上看,工業品價格保持下降的格局對于價格總水平的穩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持續加速上漲的勢頭得到控制,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但價格水平仍在高位運行。1-9月份累計生產資料銷售價格上漲4.4%,漲幅雖然比上年同期減小9.5個百分點,但仍然保持明顯的上漲態勢。從各月價格變化來看,前9個月同比漲幅分別為7.5%、5.1%、5.7%、5.7%、6.2%、4.9%、3.4%、2.9%、1.9%;環比漲幅分別為-0.1%、0.7%、1.7%、0.8%、-1.0%、-1.4%、-0.4%、0.6%、-0.7%,總體上呈現波動下降的變化態勢,其中5、6、7、9月份生產資料銷售價格出現較明顯的下降(見表3)。
其中,鋼材同比價格小幅上漲,環比價格則出現明顯下降。1-9月份鋼材銷售價格累計上漲2.4%,漲幅比上年同期減小26.2個百分點,但9月份鋼材價格比今年年初下降了5.6%。有色金屬價格保持明顯上漲,但上漲幅度遠小于去年同期。1-9月份有色金屬價格累計比上年同期上漲10.1%,漲幅同比減小25.7個百分點,9月份價格比今年年初上漲5.7%。能源價格保持強勁上漲,其中,1-9月份累計原煤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3.7%,漲幅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石油及其制品價格1-9月份累計比上年同期上漲15.3%,漲幅增加5.9個百分點,9月末石油及其制品價格比今年年初上漲21.1%。
總體上看,今年價格運行呈現漲幅逐月回落的態勢。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回落主要是糧食等食品價格漲幅回落的結果。而價格總水平上升的主要驅動因素則由去年的以糧食等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為主,正在向以食品及服務價格兩方面上漲帶動為主,但食品價格的帶動作用在明顯減弱,而服務價格上漲的帶動作用逐漸增強。
糧價下跌、企業虧損問題突出
糧食價格出現下降,給農民增收增加了困難。今年4-9月份,糧食價格同比漲幅連續出現了1.7%、1.6%、1.1%、0.9%、0.8%和0.9%的下降。從糧食收購價格來看,10月中旬,混等白小麥、混等紅小麥、混合麥的全國平均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70.96元、66.72元和70.32元,比年初分別下降了8.4%、10.2%和8.7%;混等早秈稻、晚秈稻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70.54元和73.04元,分別比年初下降了7.7%和5.8%;標準品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71.15元、67.18元和70.41元,比年初分別下降了8.1%、8.1%和8.7%;標準品早秈稻、晚秈稻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70.98元和73.32元,比年初分別下降了6.6%和5.0%。糧食收購價格的下降,必將影響農民售糧的收入。在農藥、化肥、農機租用費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糧價的明顯下降將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給明年糧食產量的增長和農民的增收將帶來更大的困難。
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漲幅明顯低于生產資料出廠價格,而且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漲幅明顯低于去年,生產資料出廠價格漲幅則明顯高于去年,這是在本輪價格上漲以來(2002年11月起)出現的新趨勢。1-9月份,生產資料出廠價格、采掘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工業品出廠價格分別上漲7.4%、26.9%、10.7%,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0.4、12.6和1.3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漲幅出現明顯回落。1-9月份,生產資料銷售價格上漲4.4%,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5個百分點。其月份同比漲幅呈現逐月減小的運行態勢,9月份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月同比漲幅已經減小到1.9%,是2002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其中鋼材、建材、機電、汽車以及有色金屬中的鋁和鉛的銷售價格均低于年初價格。另據全國價格監測機構的監測,目前多數鋼材價格已經低于年初的價格,其中螺紋鋼價格比年初低10.1%;普通線材價格比年初低9.3%;熱軋中厚板價格比年初低22.5%;冷軋薄板價格比年初低15.7%。生產資料價格運行的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價格上升的成本壓力增大,一方面說明價格的需求拉動作用在減小。這種變化趨勢預示著經濟和價格的運行可能面臨新的變化,應引起密切關注。
下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動力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漲幅減小或降幅加大的現象。本輪價格上漲的特點之一就是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向下游產品價格傳導的程度大大地減弱。在兩年的上游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之后,去年下半年以來下游產品價格剛剛有所上升,目前又因為上游產品價格漲幅回落而出現漲幅回落的現象。從出廠價格來看,加工工業出廠價格漲幅已經由2004年9月份5.9%的近期最高漲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1.5%;一般日用工業品出廠價格已經由2004年10月份3.0%的近期最高漲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1.7%;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已經由2004年10月份1.7%的近期最高漲幅回落到今年9月份0.4%;耐用消費品出廠價格降幅雖然已經減小到2.8%,但降幅仍然明顯。此外,衣著、交通通訊工具和家用電器等消費品價格也仍在下降。
企業消化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能力在減弱。由于上游產品價格持續兩年多大幅度上漲而工業消費品價格一直低迷甚至下降,今年以來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出現了明顯的回落。1-8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20.7%,增幅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53.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82.7%。從各行業來看,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全行業虧損,1-8月份凈虧損80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下降35.4%,化纖行業利潤下降34.3%,建材行業利潤下降14.8%,電子通信行業利潤下降6.5%。上述情況說明,由于基礎產品出廠價格大幅度上漲,企業的利潤大幅度減少,虧損在大幅度增加。而且,企業經濟效益的下降,不僅僅是下游行業的普遍現象,許多上游行業也同樣出現了經濟效益下降的現象。隨著石油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以及電力、運輸價格的上升,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現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預計四季度CPI將上漲1.5%
(一)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分析
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需求的穩定增加將主導價格總水平的平緩上升。從發展趨勢來看,由于我國經濟規模較大,且以外延增長為主,經濟的運行具有較大的慣性,短期內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目前的快速增長態勢,從而將主導價格總水平的平緩上升。從國民經濟增長趨勢來看,1-3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4%,比去年同期略低0.1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增幅僅比上年全年的增速減小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減小0.7個百分點。從各月份的工業增長速度來看,2-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分別為:7.6%、15.1%、16.0%、16.6%、16.8%、16.1%、16%、16.5%,呈現平穩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第四季度GDP的增長幅度仍將在9.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幅度將在16%左右,全年GDP仍將保持9%以上的增長,將高于年初預期的8%左右的增長速度。從投資增長來看,1-9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但比第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提高3.3和0.7個百分點,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增長,并呈現平穩加速增長態勢,預計第四季度仍將保持25%左右的快速增長。從消費增長變化來看,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1%,實際增速快于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從發展來看,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1.5%,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加快2.8和0.1個百分點,加上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的基礎,將有利于促進后期居民消費需求的穩定增加。預計第四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將保持12.5%以上的較快增長。因此,從國民經濟運行的整體和主要經濟指標的發展趨勢來看,第四季度價格總水平仍將保持溫和上漲的態勢。
政策性調價因素較多,對價格總水平上漲仍有較大的影響。從前幾個月服務價格的上漲情況來看,1-9月份全國學雜托幼費價格分別上漲5.9%、6.4%、6.6%、6.6%、6.6%、6.6%、6.6%、6.7%、3.9%,1-9月份累計上漲6.2%;水電及燃料價格1-9月份分別上漲10.0%、10.5%、10.1%、8.9%、8.9%、8.9%、8.9%、7.7%、7.5%,1-9月份累計上漲9.0%,呈現明顯上漲的態勢,并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下去。從9月份監測的結果看,36個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同比上漲4.9%,比去年年末上漲7.9%;管道煤氣同比價格上漲29.5%,比去年年末上漲2.5%;液化石油氣同比價格上漲14.9%,比去年年末上漲6.3%;普通初小學學雜費同比上漲了28.6%,比去年年末上漲24.17%;普通初級中學學雜費同比上漲了22.7%,比去年年末上漲12.7%。目前許多城市仍有提高水價、煤氣價格和城市公交運輸價格的計劃。因此,后期服務價格將繼續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作用不可忽視。
國際市場主要產品價格特別是石油價格變化的不確定因素等對價格總水平走勢將產生影響。從目前國際市場的主要產品價格變化來看,石油、化工原料、有色金屬等重要生產資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運行態勢。石油價格今年不斷創出新高,目前處于高位波動的運行態勢。國際政治、軍事等局勢稍有變化,甚至天氣形勢的變化,也會影響石油價格出現較大的波動。由于我國的石油需大量進口,因此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將會對國內價格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格沒有完全和國際接軌,國內成品油價格每噸比國際市場價格一般要低1000多元,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還沒有完全反映到國內的居民消費價格。但目前成品油生產和經營企業的壓力較大,一旦我國的成品油市場價格與國際完全接軌,國內成品油市場價格將大幅度上漲,這將對價格總水平上漲產生較大的影響。另外,基礎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對價格總水平上升的影響還將繼續顯現。今年4月1日起國家上調了鐵路運輸價格,5月1日起上調了工業用電價格,下半年國家又兩次上調了成品油價格,8月份后有許多地方上調了出租車價格、居民用水價格,這將對后期居民消費價格上漲起到較大的作用。從目前來看,鐵路價格、電力價格和成品油價格的上調對價格上漲的影響作用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而且,鐵路價格、電力價格、燃氣價格還有進一步上調的壓力。這些影響,在后期還將會有明顯的顯現。
(二)抑制價格上升的因素分析
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價格總水平的上升。目前我國消費品市場仍然呈現供大于求的狀態。2005年下半年600種商品市場供求排隊分析調查結果顯示,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種,占28.7%;供過于求的商品428種,占71.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其中,糧、油、糖、棉等農副產品的市場供應將保持大體平衡,不會出現供給短缺。總體上看,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這種市場環境將會抑制價格總水平的較大幅度上升。
前期貨幣供應增速明顯減緩,減輕了價格上漲的壓力。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7.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3.2個百分點,比8月末高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同比增長11.6%,增長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 0)余額同比增長8.5%,仍然呈現較低的增長幅度。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8%,增幅雖然有所加快,但仍比上年年末低0.8個百分點。比較可知,目前M1和M0增幅仍然較低。M2增幅雖然比上年同期加大,主要是7、8、9月份的增幅有所提高,而上半年M2增幅為15.7%,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根據貨幣供應及信貸增幅的滯后影響判斷(一般為半年的滯后時間),由于前期貨幣信貸增長減速因素的滯后影響,今年后期價格上漲的壓力將會減小。
糧食等食品價格呈緩慢回落的態勢,將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形成抑制作用。今年夏糧獲豐收,產量增加512萬噸,增長5.1%。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種面積擴大,產量有望繼續增加,全年糧食生產將再獲豐收。從發展趨勢上看,后期糧食價格將呈平穩運行、略有回落的態勢。受糧食價格相對穩定或略有回落的影響,加之目前畜牧業、漁業發展勢頭良好,肉禽及其制品、水產品、蛋類等主要副食品價格也將呈現相對穩定、略有回落的運行態勢,從而大大減小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
衣著、家用電器、交通通信產品價格的下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價格總水平的上升。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場關系和技術進步的影響,加之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衣著、家用電器、交通通信產品等工業消費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價格仍呈下降的態勢,這將有力抑制價格總水平的上升。
人民幣的升值將會抑制國內價格的上升。自7月21日起我國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升值2%,并取消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發展趨勢上看,人民幣有繼續小幅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幣的升值一方面將有利于減少進口成本、擴大進口供給;另一方面將加大出口成本、抑制出口的增長,并使人民幣的購買力提高,從而抑制國內價格的上漲。
(三)四季度CPI將上漲1.5%,全年漲幅2%以下
綜合上述分析,考慮到現有政策對價格水平變化的影響,如果不出現重大的偶然事件,預計第四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將繼續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初步預測,第四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將在1.5%左右,全年平均漲幅將在2%以下。
從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構成因素來看,首先,今年后期糧食價格將呈現平穩運行、略有下降的運行態勢,這會繼續影響價格總水平回落;其次,由于糧價的穩定或略有回落,將可能影響到肉禽及其制品、鮮蛋、水產品價格的平穩回落,從而使食品價格的整體對價格總水平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小。由于糧食價格決定肉禽及其制品、鮮蛋、水產品等主要副食品價格的生產成本,因此糧食價格的變化影響這些主要副食品銷售價格的變化。在現實生活中,肉禽及其制品、鮮蛋、水產品等主要副食品價格的變化一般滯后于糧食價格的變化。而目前糧食價格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并將保持繼續下降的運行趨勢,而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剛剛出現兩個月的下降,鮮蛋價格剛剛出現一個月的下降,水產品價格還沒有出現下降,整個食品類價格由年初的上漲8.8%回落到0.9%,尚未出現下降,這說明整個食品價格還有下降的空間,而食品價格漲幅每減小一個百分點,就會少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2個百分點。因此,食品價格的回落將繼續促進價格總水平的回落。
從服務價格的變化來看,雖然10-12月份一般是環比價格上漲的時期,但由于自去年以來各地服務價格上調的較多,且由于地方公共服務價格上調的計劃性較強,短期內進一步大幅度上調的可能性不大,而在目前價格總水平回落的階段,市場自發的服務性項目漲價也不是很大,壟斷性服務價格上調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也相對較小,而且因服務價格上漲抵不上因食品價格下降的影響,這從今年9月份價格總水平環比漲幅明顯小于近幾年同月漲幅的實際情況可以證明。另外,上年漲價的翹尾影響,從9月份開始以后幾個月中基本消失。因此可以判斷,第四季度價格總水平漲幅將更加溫和。
穩定糧食價格擴大內需
經濟運行的平穩性有所改善。今年1-9月份,工業增加值、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外貿出口需求、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以及價格總水平漲幅都比2004年同期平穩,相關指標的增長速度波動明顯減小。重要經濟指標變化的波動情況見表4。
經濟運行的協調性有所改善,輕、重工業增長差距明顯減小,國內投資、消費需求增長的差距有所減小。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其中重工業增長16.9%,輕工業增長14.9%,重工業快于輕工業增長2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重工業增長快于輕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今年1-9月份輕重工業的增長差距比上年同期減小了1.2個百分點。同時,今年前三季度國內需求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幅度的差距也明顯縮小。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0%,兩者的差距為13.1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則分別增長27.7%和13.0%,兩者的差距為14.7個百分點。同去年相比,今年兩者的增長差距減小了1.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增長差距的縮小,特別是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差距的縮小,說明國民經濟運行在向協調的方向發展,經濟運行中依靠重工業拉動經濟增長和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狀況有所改善。
投資、消費、外貿凈出口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貢獻格局比較協調。今年前三季度GDP的增量中,投資的貢獻有所減小,消費和外貿凈出口的貢獻明顯增大。今年前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1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11810億元,投資的增加額占GDP增加額的90.0%;前三季度消費品零售額增加了5186億元,零售額增加額占GDP增加額的50.6%;前三季度外貿凈出口的增加額為644億美元,合5152億元人民幣,外貿凈出口的增加額占GDP增加額的39.2%。即投資、零售額、外貿凈出口對GDP增加額的貢獻率分別為90%、50.6%和39.2%(由于投資、零售額、外貿凈出口不是GDP的全部,因此三個貢獻率之和不等于100%)。而去年同期GDP的增加額為13074億元,其中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95.6%,零售額增長的貢獻率為38.2%,外貿凈出口的貢獻率為-3.3%。比較可知,今年前三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資的貢獻率減小了5.6個百分點,零售額的貢獻率增加了12.4個百分點,外貿凈出口的貢獻率增加了42.5個百分點。投資、零售額、外貿凈出口對GDP增加額的貢獻率差距明顯減小,三者的貢獻率在向相對平衡的方向轉變。這說明今年經濟增長中三大需求的作用有所改善,消費和外貿出口的作用在增加,初步扭轉了僅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出現通貨緊縮和經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穩定糧食價格是穩定價格總水平和促進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保證。今年2月份以來,價格總水平漲幅持續回落,到9月份已經回落到0.9%,是2003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漲幅。一些人據此認為國民經濟增長將出現大幅度回落,經濟運行將出現通貨緊縮,經濟發展的態勢已經十分嚴峻,宏觀調控政策的取向應該轉向。事實上,僅僅通過價格總水平的回落得出這樣的結論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因為本輪價格的上漲,主要是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的上漲,而近期價格總水平漲幅的回落,也主要是因為以糧食為主的食品價格漲幅的回落。因此以價格總水平的回落來判斷經濟增長將出現大幅度回落,或者將出現通貨緊縮是不充分的。
實際上,在本輪經濟周期中,扣除食品和服務的非食品消費品價格一直在0%-1.5%之間變化,其中2004年7月之前一直在1%以下變化,2004年8月以來基本在1%-1.5%之間變化,今年7、8月份漲幅均為1.5%,是本輪經濟周期的最高漲幅,9月份的漲幅為1.2%,也是較高的。可以說扣除食品和服務的非食品消費品價格漲幅目前仍在相對的高位,因此,不應以價格總水平漲幅出現持續的回落,就判斷國民經濟運行將要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甚至國民經濟增長將要出現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慮到今年以來工業增長值的平穩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逐月增大、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平穩增長的現實,就更難以得到通貨緊縮和經濟增長大幅度回落的結論。
當然,價格總水平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發出了不太正確的信號,對此我們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主要是要保持糧食收購價格的相對穩定,進而促進糧食等食品價格以及價格總水平的穩定。糧食收購價格不但關系到食品價格以及價格總水平的變化,也是關系到農業基礎的穩定以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消費增長、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快速增長的大問題。糧價不穩則價格總水平不穩、農業不穩,價格總水平和農業不穩則經濟不穩。目前,糧食收購價格同去年相比,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雖然經過各方努力,目前糧價下降的勢頭有所緩解,但進一步穩定糧食價格的工作仍很艱巨。特別是秋糧大規模上市后如何保證糧價的基本穩定,既影響今年后期農民的收入增長,也影響明年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要堅決防止出現農業豐產不豐收、谷賤傷農的現象再次出現。要盡快研究穩定糧食價格、保護農民種糧收益的長期機制。
后期宏觀經濟政策應以穩定為主,根據形勢變化采取靈活的調整,政策措施的著眼點應是努力擴大最終消費增長。從經濟運行的整體情況來看,今年經濟運行狀況好于2004年,初步呈現高增長、低通脹、穩定、協調運行的態勢,特別是生產資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壓力明顯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明顯減小。鑒于目前國民經濟運行態勢良好,近期不必再出臺大的調控措施,經濟增長應主要以其內在的市場機制的動力運行。同時應密切關注經濟運行可能出現的變化,及時準確、靈活的調整宏觀調控的力度,尤其在信貸方面應注意力度的適度變化。對目前生產資料銷售價格漲幅明顯低于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以及企業利潤增長幅度減小并向少數行業集中、虧損大幅度增加的現象,要給予高度的重視,這說明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國內需求后勁不足的跡象。
從目前經濟運行的趨勢來看,短期內雖然沒有通貨緊縮的現象,但未來存在通貨緊縮的隱患。主要原因是過度的投資引發產能的過快增長,如果最終需求沒有跟上,將會產生新的供大于求的問題。促進消費快速增長是當前解決經濟運行諸多問題的關鍵。因此后期宏觀調控政策在注意保持投資需求穩定增長的同時,要著力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重點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政策,使國民收入分配適當向居民傾斜。除了繼續促進農民收入增長之外,還要努力促進城鎮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長。同時要加快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減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加居民的消費信心,以有效的促進消費的增長,使國民經濟的運行更加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