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5-9-19 來源:慧正資訊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期,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公布兩項“聚苯硫醚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專利,標志著其在特種工程塑料領域的技術攻堅進入新階段。第一項專利(CN202510000000.0)聚焦于高性能PPS樹脂的分子結構設計,通過精準調控重均分子量(20000~50000)和巰基/氯端基比例(1~9),顯著提升了樹脂的加工流動性和與硅烷偶聯劑的反應活性,為新能源汽車電機、5G高頻連接器等高端應用場景提供了材料解決方案。第二項專利(CN202510000001.5)則突破性地降低了聚合過程中低聚物超微粉廢料的生成量,通過優化催化劑體系和反應工藝,使廢料產生量減少40%以上,契合其“綠色化”戰略方向。
技術轉化層面,萬華化學已展開實質性行動。2024年7月,其研究院團隊與德陽科吉高新材料、四川宜賓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就無催化合成PPS工業化技術展開深度洽談,重點考察了產研院開發的連續聚合工藝和副產物循環利用技術。這一合作若落地,將推動PPS生產能耗降低25%,副產鹽純度提升至99.8%,為規;a奠定基礎。
當前,中國PPS市場呈現“高端依賴進口、中低端產能過!钡慕Y構性矛盾。2024年我國PPS折純消費量達5.6萬噸,其中約3萬噸依賴進口,自給率僅46.4%。進口產品主要來自塞拉尼斯、東麗等國際巨頭,其產品在耐水解性、長期熱穩定性等指標上仍領先國產材料。
國內競爭格局方面,浙江新和成以2.2萬噸/年產能穩居龍頭,2024年產能利用率達100%,其產品已進入特斯拉、寧德時代供應鏈。山東濱化濱陽、重慶聚獅科技等企業緊隨其后,前五家企業占據國內實際產能的91%。
值得關注的是,黃山東泰啟新科技于2025年8月啟動的年產8萬噸PPS項目,計劃投資16億元建設全球一流產業集群,重點布局5G通信、人形機器人等高端領域,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應用場景:從傳統工業到新興領域的全面滲透
PPS憑借其耐高溫(長期使用溫度200℃以上)、耐化學腐蝕(耐98%濃硫酸)、高阻燃性(UL94V-0級)等特性,已成為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的核心材料。
新能源汽車方面,PPS復合材料用于鋰電池蓋板(電阻>101?Ω)、電子水泵外殼(耐150℃冷卻液)、電機連接器(CTI≥600V),較金屬部件減重30%以上,同時滿足IP68防護要求。蘇州納磐等企業已實現PPS熱塑復材制品在特斯拉、比亞迪等車型的批量應用。
5G通信方面,PPS的低介電損耗(Dk=3.1@10GHz)和高尺寸穩定性使其成為基站天線振子的首選材料。廣東鴻塑科技開發的耐高低溫透波PPS復合材料,可在-40℃~125℃環境下保持信號傳輸穩定性,已通過華為、中興的認證測試。
航空航天方面,回收碳纖維增強PPS制成的旋翼機檢修面板,較傳統碳纖維/環氧材料減重9%,成本降低25%,且實現了廢料100%循環利用,成為熱塑性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應用的典范。
環保領域方面,PPS基布濾袋在垃圾焚燒爐除塵中表現優異,可耐受200℃高溫和酸性煙氣腐蝕,使用壽命較傳統玻纖濾袋延長2倍,同時其可回收特性助力工業碳減排。
從產業數據看,2020-2024年我國特種工程塑料產能年均增長12%,產量增速達14.3%,而PPS作為細分領域增速更快。預計到2030年,國內PPS消費量將達9.4萬噸,而產能僅14.3萬噸/年,高端產品仍存在30%以上的供需缺口。萬華化學等企業正通過三大路徑搶占先機:
技術升級方面,開發無鹵阻燃、生物基PPS等綠色產品。
產業鏈整合方面,布局硫磺-硫化鈉-PPS-復合材料全鏈條,通過副產鹽精制(純度≥99.8%)和廢硫酸回收,構建閉環循環經濟模式。
應用拓展方面,聯合下游企業開發定制化解決方案,如針對人形機器人關節部件的高耐磨PPS/PTFE復合材料。
競爭挑戰:技術壁壘與生態構建
盡管前景廣闊,PPS產業仍面臨多重挑戰。技術層面,高端產品的分子量分布控制、雜質含量(如金屬離子≤1ppm)等指標仍需突破;成本層面,國內PPS生產成本較國際巨頭高15%-20%,主要受硫磺價格波動和副產物處理成本影響;生態層面,行業缺乏統一的回收標準,目前僅有不到10%的廢棄PPS被有效回收。
聚苯硫醚產業正處于“技術突破窗口期”和“市場擴張機遇期”的交匯點。萬華化學憑借其在聚氨酯領域積累的工藝Know-how和全產業鏈整合能力,有望在3-5年內實現高端PPS的國產化替代。而行業整體的發展,需要產學研用各方協同發力,在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同時,構建綠色循環的產業生態,最終推動中國特種工程塑料產業躋身全球價值鏈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