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5-9-18 來源:中國化工報 編輯:氯堿網(wǎng) | 在線收藏 |
---|
近日,在新加坡舉行的2025年亞太石油大會(APPEC)上,來自標普全球的分析師表示,亞洲烯烴市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需3至4年才能緩解,新增產能投資也在放緩。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烯烴及衍生物總監(jiān)Paul Joo表示,亞洲烯烴利潤率近年來持續(xù)為負,主要因東北亞在2024至2025年間新增超100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導致多套蒸汽裂解裝置關停。Joo指出:“化工行業(yè)歷經(jīng)多年挑戰(zhàn)后已現(xiàn)曙光,但亞洲烯烴利潤率可能在2030年后才能轉為正值。”
此前報道顯示,日本至少3套石腦油裂解裝置計劃于2028年前退役,此舉預計將使日本乙烯產能減少約20%。而韓國正推進裂解行業(yè)重組,政府要求運營商提交裝置信息,并建議將乙烯產能削減270萬~370萬噸/年。標普數(shù)據(jù)顯示,9月10日東北亞乙烯價格持穩(wěn)于840美元/噸,日本石腦油價格上漲6美元/噸至603.25美元/噸。乙烯與石腦油價差為236.75美元/噸,低于上下游一體化生產商250美元/噸和非一體化生產商300至350美元/噸的盈虧平衡點水平。
Joo預測,2020至2028年全球預計將關閉650萬噸/年乙烯產能。此外,因乙烷具有的成本優(yōu)勢,亞洲裂解裝置正考慮從石腦油轉向乙烷裂解。Joo透露,2025至2027年亞洲和歐洲將有4套乙烷裂解裝置投產,總產能達415萬噸/年。他同時表示,美國乙烷供應或在2035年前后達峰后放緩,而全球乙烷需求將持續(xù)增長。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化學品及材料副總裁Andrew Neale表示,針對全球裂解產能過剩的行業(yè)整合與效率提升將在2026至2027年在“高成本地區(qū)”加速進行。盡管近期已有400萬噸裂解產能關停,另有100萬噸產能面臨風險,但Neale認為除非關閉超過20套裝置,否則難以顯著改變全球供應格局。當然歐洲裂解裝置關停增多,但國際巨頭仍將繼續(xù)通過美國和中東擴大烯烴供應,因此全球產能降幅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