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石化行業經歷烯烴產能削減潮
更新日期:2025-9-9 來源:中國化工報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過去18個月,歐洲石化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烯烴產能削減浪潮。面對持續的行業低谷及短期內的悲觀預期,歐洲石化生產商最終采取行動,關閉了7座蒸汽裂解裝置,顯著改變了區域供應格局。
根據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數據,這7座已永久關閉或計劃在2027年底前關停的裂解裝置合計擁有乙烯產能約450萬噸/年,同時還有丙烯產能230萬噸/年和丁二烯產能43萬噸/年。
隨著計劃中的關停措施逐步實施,歐洲現存乙烯裝置數量預計將跌破50大關。標普全球數據顯示,2026年歐洲乙烯工廠數量將降至48座,到2029年進一步減少至46座。相比15年的60座乙烯工廠且總設計產能超過2600萬噸/年,2029年預測產能僅略高于2200萬噸/年。
盡管英力士集團位于比利時安特衛普的145萬噸/年“Project One”乙烷裂解裝置將暫時支撐產能,但在宏觀經濟環境低迷、需求前景持續疲軟以及能源和原材料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歐洲其他多座裂解裝置的命運仍存變數。
根據目前各大巨頭發布的信息,歐洲將繼續大規模關停裂解裝置。殼牌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均表示將對歐洲資產組合進行重新評估和優化。其資產組合涵蓋荷蘭、德國和英國的4座裂解裝置,總乙烯產能達260萬噸/年。英國石油(BP)正為其德國蓋爾森基興一體化煉化資產尋找買家。陶氏公司宣布2027年第四季度前永久關閉德國伯倫51萬噸/年混合進料裂解裝置,并于6月因經濟原因閑置荷蘭泰爾訥曾的LCH3裝置。道達爾能源計劃2027年底前關閉安特衛普55萬噸/年NC2裂解裝置,以應對市場供需失衡。
如此大手筆關停裂解裝置緣于目前的行業困境。殼牌首席執行官魏斯旺直言不諱地談到,殼牌正在強化對其持續虧損的全球化學品資產的評估力度,以期“止血止損”。魏斯旺透露正在重點評估的方案包括:歐洲地區可能進一步選擇性關停裝置,以及為美國化學品資產尋求合作伙伴。據殼牌2024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在歐洲擁有171萬噸/年的乙烯產能,在美國的乙烯產能達382萬噸/年。
SABIC CEO阿爾-法季強調將繼續優化資產組合,不排除未來退出部分市場。“當下石化市場條件下,降低成本的壓力迫在眉睫!盨ABIC執行副總裁Salah al-Hareky在同一次收益簡報會上表示。陶氏CEO吉姆·菲特林透露,董事會已批準關閉歐洲的3家化工廠,旨在調整區域產能,減少商業銷售風險,并消除高成本、高能耗資產,以此應對歐洲地區的結構性挑戰,提高盈利能力。在英國,受高能源價格和碳稅拖累持續虧損的英力士格蘭杰茅斯裝置未來存關停風險。2024年該廠能源成本比美國同類裝置高1億歐元,碳稅多支出3000萬歐元。
據業內人士稱,當前歐洲裂解裝置開工率約75%,通過削減450萬噸/年乙烯產能,預計到2030年開工率將回升至85%左右,并推動烯烴市場趨于平衡。但英力士安特衛普新裝置的投產將抵消部分關停產能,歐洲石化行業可能仍需進一步淘汰老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