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準東1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推進
更新日期:2025-7-9 來源:石化科技微訊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7月6日,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160萬噸煤制烯烴重點項目第5次調度會,旨在對標對表按照節點、進度,對加快推進烯烴項目建設進行再部署、再動員。
會議指出,160萬噸煤制烯烴重點項目推進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前期協調審批提速,部分標段已開工。但是,現場施工進度與既定節點存在明顯差距,既影響全年固投目標任務的完成,更影響到到區域能源戰略布局的整體推進。
會議強調,必須摒棄“緩一緩、等一等” 的懈怠思想,要將差距視為發力點,以“當下即攻堅”的姿態扭轉局面,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年初立下的 “100億元、60億元” 固投目標,是集團對上級的莊嚴承諾,也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各層級、各環節都要對照目標要求,擰緊責任鏈條,做到每一項任務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到底,確保工作部署不偏向、不走樣、不落空。要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落地生根,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啃下硬骨頭,全力以赴實現既定目標。
1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由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和新疆東明塑膠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各80萬噸/年。項目體量大、建設周期長,對于自治區和昌吉州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前,準東開發區已多次召開調度會,強調要政企同心,壓實責任鏈條,破解要素瓶頸,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
此次調度會的召開,再次彰顯了準東開發區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的堅定決心。相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表示將按照會議要求,積極行動起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確保項目建設按照節點、進度完成各階段任務目標,為昌吉州和自治區經濟發展貢獻準東力量。
準東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冬生主持調度會。
新疆準東兩大煤制烯烴項目前景分析
新疆準東地區憑借其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基地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視以及對煤化工產業政策的引導,準東地區的煤制烯烴項目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和東方希望集團準東煤電化一體化項目備受關注。這兩大項目的建設與發展,對于準東地區乃至全國的能源化工產業格局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其前景值得深入探討。
項目概述
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高達208.58億元,位于準東開發區火燒山產業園五彩灣四號露天礦坑口神其路西側。項目以五彩灣四號露天礦煤為原料,采用粉煤加壓氣化、凈化、甲醇合成和甲醇制烯烴等工藝,還將引入綠氫耦合制烯烴技術。配套建設有電解水制氫裝置,計劃通過逐步建設,最終形成較大規模的綠氫產能。項目建成后,將具備年產80萬噸烯烴的能力,產品主要為聚乙烯、聚丙烯等。
東方希望集團準東煤電化一體化項目
東方希望集團準東煤電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90億元,位于準東開發區彩南產業園。項目建設周期為2025年至2026年,將現代煤化工與綠電、綠氫等產業深度耦合。主要采用粉煤加壓氣化、凈化、甲醇制烯烴等工藝,每年可就地轉化原料煤約600萬噸,主要生產乙烯、丙烯、丁烯、液化石油氣等產品。
優勢分析
—— 資源優勢
準東地區是我國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煤炭資源儲量3900億噸,占全疆儲量的17.8%,全國儲量的7%。豐富的煤炭資源為煤制烯烴項目提供了充足且低成本的原料保障,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當地煤種以不粘煤為主,其次是長焰煤和弱粘煤,是非常好的動力、化工、制油、制氣用煤,適合作為煤制烯烴的原料。
—— 政策優勢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明確準東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新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旨在將新疆打造成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政策的支持不僅體現在項目審批上,還可能在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方面為項目提供便利,有助于項目的順利建設和運營。
—— 技術優勢
兩大項目均采用了先進的粉煤加壓氣化、凈化及甲醇制烯烴等工藝。例如,新疆山能化工項目采用山東能源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00噸/天OMB新型粉煤半廢鍋氣化技術,能滿足高灰熔點、高灰分煤的清潔、高效氣化需求。同時,兩個項目都注重與綠氫技術的耦合,通過引入電解水制氫裝置,利用綠氫替代煤制灰氫,可降低碳排放強度,符合“雙碳”目標要求,也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
—— 產業鏈優勢
準東開發區按照規劃,將重點圍繞這些煤制烯烴項目,科學布局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等下游產業鏈。這有助于兩大煤制烯烴項目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單一產品市場風險。項目建成后,可利用準東的優質煤炭資源生產聚乙烯、聚丙烯等基礎化工產品,為下游塑料加工、包裝等行業提供原料,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 成本優勢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在考慮出疆運費的情況下,煤制烯烴可實現毛利3969元/噸,毛利率45%。新疆煤炭坑口價低于全國均值,且準東地區正在推進引水工程和管道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瓶頸有望得到緩解,運輸成本也將逐步降低。此外,當地豐富的光伏資源可用于綠電電解水制氫,降低綠氫成本,進而降低煤制烯烴的生產成本。
市場前景
—— 國內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對烯烴類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烯烴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塑料、橡膠、化纖等眾多領域。聚乙烯、聚丙烯等產品在包裝、建筑、汽車、家電等行業有著大量的應用。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對烯烴的需求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為新疆準東煤制烯烴項目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
—— 國際市場機遇
全球范圍內,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化工產業仍在不斷發展,對烯烴類產品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新疆地處“一帶一路”核心區,準東的煤制烯烴項目可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利用地緣優勢,將產品向中亞、西亞等地區出口,拓展國際市場。
—— 替代進口潛力大
我國是烯烴消費大國,部分烯烴產品仍需進口。發展煤制烯烴項目有助于減少對進口原油制烯烴產品的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化工產業供應鏈的穩定。隨著國內煤制烯烴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國產煤制烯烴產品的競爭力將不斷提升,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前景
—— 低碳技術應用
兩大項目均采用了綠氫耦合制烯烴技術,通過引入電解水制氫裝置,利用綠電制取氫氣參與烯烴生產過程,可有效降低項目的碳排放強度。同時,項目還可能配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如新疆山能化工項目承擔了環保示范任務,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全球低碳發展趨勢。
—— 循環經濟模式
東方希望集團準東煤電化一體化項目將構建“煤—電—化”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生態,新疆山能化工項目也可與周邊煤礦等形成產業協同。通過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例如,項目產生的廢渣可用于建筑材料生產,余熱可用于發電或其他工藝環節,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挑戰分析
—— 水資源壓力
盡管準東地區正在推進引水工程,但煤化工項目用水量大,水資源短缺仍可能是長期面臨的問題。若水資源供應不足,將影響項目的正常生產運營,甚至可能面臨因缺水而限產的情況。同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廢水處理也是項目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 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國內煤制烯烴產業的快速發展,各地紛紛布局相關項目,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除了國內項目的競爭,國際化工巨頭也在不斷提升其生產技術和產能,對國內煤制烯烴項目形成競爭壓力。準東的兩大項目需要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斷提升競爭力,以應對國內外市場競爭。
—— 技術創新壓力
煤制烯烴技術仍在不斷發展,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為了保持競爭力,項目需要持續投入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跟上行業技術發展步伐。例如,在綠氫生產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術等方面,需要不斷優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還需要培養和引進相關技術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支撐。
—— 政策法規變化風險
環保政策、能源政策等國家政策法規的變化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未來環保標準可能會進一步提高,項目需要不斷滿足更嚴格的環保要求,這可能會增加環保投入和運營成本。此外,能源政策的調整,如對煤炭消費的控制等,也可能會對項目的原料供應和生產規模產生影響。
新疆準東的兩大煤制烯烴項目憑借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政策支持和先進的技術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豐富的煤炭資源為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政策的扶持為項目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而先進的技術和產業鏈布局則有助于項目提升競爭力和附加值。從市場角度看,國內外對烯烴類產品的需求增長為項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低碳技術的應用和循環經濟模式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然而,項目也面臨著水資源壓力、市場競爭加劇、技術創新壓力和政策法規變化等挑戰。但總體而言,只要項目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應對挑戰,通過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管理、拓展市場等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就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為準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我國的能源化工產業升級做出重要貢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