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氫能產業示范項目開工建設
更新日期:2025-5-27 來源:化工制造網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日,我國首個集"源網荷儲"四位一體與制儲運加全產業鏈協同的氫能產業示范項目在山東萊蕪正式開工建設。這個項目由山東昊源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3.2億元,該項目是濟南市交通部補鏈強鏈重點項目,不僅構建起氫能全產業鏈閉環體系,更創新實現了可再生能源與氫能系統的深度耦合,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打造“源網荷儲+制儲運加”一體化綠色能源新標桿。
項目核心的2000標方/小時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采用自主研發的寬功率波動適應性技術,可與周邊12兆瓦光伏項目形成動態響應。在綠電充沛時段,該系統日制氫能力可達1.78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56萬噸,相當于再造約1000畝森林。
占地7000平方米的綜合供能站堪稱能源轉型的"微型樣板"。站內集成加氫、充電、加LNG三大功能模塊,配備2臺45MPa加氫機和8臺智能充電樁,日服務能力達200車次。特別設計的橇裝式加氫裝置,可通過模塊化組合快速擴展服務規模,為未來交通能源轉型預留充足空間。
更引人注目的是3.6MW氫燃料電池調峰電站的投用。該電站采用低溫質子交換膜氫燃料電池技術(PEMFC),發電效率達58%,較傳統燃煤機組提升20個百分點。通過與電網調度系統深度對接,可在5分鐘內實現0-100%負荷調節,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帶來的電網沖擊。在冬季供暖季,電站余熱還可為周邊社區提供清潔供暖,綜合能源利用率突破90%。
項目建設過程中攻克了多項技術壁壘:自主研發的寬功率電解槽可在30%-110%負荷區間穩定運行,適應風電、光伏的劇烈波動;開發的制儲運加一體化智能管控平臺,實現氫能供應鏈全流程數字化監控;首創的"電-氫-熱"多能互補模式,使系統整體能效提升20個百分點。
該項目的建設標志著山東在氫能產業生態構建上邁出關鍵一步。據測算,項目全面達產后,每年可消納綠電3200萬千瓦時,減少標煤消耗1.12萬噸,減排2.56萬噸。目前,項目已與格羅夫氫能源科技集團達成氫能重卡運營合作,首批投放的10輛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即將投入濟南-萊蕪-青島干線運輸。
國家能源局專家評審認為,萊蕪示范項目成功探索出"綠電制氫-多元儲運-場景應用-電網調峰"的商業閉環,其"氫電耦合"模式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我國"十四五"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加速落地,這種可復制、可推廣的氫能綜合利用模式,或將重塑區域能源結構,開啟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