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輸量綠氫管道預計2026年啟用
更新日期:2024-12-19 來源:氫能源世界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透露,康保至曹妃甸氫氣輸送管道項目目前正處于勘測階段,期間將對管材和閥門等進行氫氣兼容性測試。預計該管道將于2026年底投入運行,屆時將成為全球口徑最大、輸氫量最高的綠色氫氣輸送管道,進一步促進京津冀地區氫能產業的一體化發展。
據了解,康保至曹妃甸氫氣輸送管道主要目的是滿足唐山市及京津冀地區對氫氣的需求。管道起點設于張家口康保制氫廠附近的康保首站,終點位于唐山市曹妃甸末站,途經張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的20個區縣。管道總長度約為1037.82公里,設計壓力為7.2兆帕,管徑為813毫米,設計年輸氫量為155萬噸。
據該公司氫能事業部總經理白天明介紹,該管道是一條連接氫能生產與應用終端的“橋梁”,實現了資源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一端連接氫氣生產地——張家口,該地區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可利用可再生能源直接生產綠氫;另一端連接氫氣消費地——唐山,該地區作為工業重鎮,擁有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如氫能重型卡車和氫冶金等。
此外,白天明還分享了公司在管道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挑戰及解決方案。他表示,由于缺乏相應的安全標準,安評工作面臨一定的困難。不過,氫氣管道設計行業標準已在工信部網站上公示,預計不久后將正式實施,這將為項目提供一定的支持。
為了確保管道的安全性,唐山海泰新能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公司選用了X60級別的高強度鋼管,對所有環焊縫進行100%射線和100%超聲波檢測,并充分使用自動焊。公司還在張家口張北縣設立了調控中心,實現對管道、站場及閥室的集中監控、優化運行和統一調度管理。管道沿線還設有光纖預警系統,可通過光纖傳感器獲取破壞、挖掘等異常事件產生的振動信號,經智能軟件分析判斷并發出預警。此外,公司還開展了泄露分析、管材試制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效果。
據了解,當前管輸氫是長距離輸氫最佳方式,但因為管輸氫領域在技術和標準體系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推進速度沒有達到預期,為此,國家能管網集團工程技術創新有限公司,近日在全國天然氣管網決策支持平臺開展氫能資源市場數據采購項目。
本次數據采購項目的推出,是國家管網集團層面對于氫以及未來氫基能源輸送工程的重視,并進行全國性布局,力求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氫能業務的發展。后續也會為全國輸氫管道建設標準統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