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萬億級石化產業鏈蓬勃興起
更新日期:2024-12-11 來源:中國化工報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從建國初期的夯實基礎到改革開放后的迅猛發展,再到當前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廣東化工行業走過了一段漫長而輝煌的旅程。如今,自珠三角向粵東、粵西兩翼延伸的萬億級石化產業鏈正蓬勃興起,為廣東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1949年,廣東的化學工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幾個酸堿小產品和一些作坊式的油漆、橡膠加工企業,石化產業更是幾乎空白。1955年,國家批準建設茂名石油工業基地,標志著廣東石化工業起步。經過近3年的努力,茂名石化于1958年3月成功試產出人造石油,成為擺脫貧油困境攻堅戰“國家隊”的主力軍。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廣東石化業迅速調整發展路徑,駛入發展快車道。20世紀90年代,廣東石化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南海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中外石油公司簽訂了多達78個石油合同及協議,自1991年起,廣東的原油產量以每年超過100萬噸的幅度遞增。同時,廣東的煉化產業也取得了顯著進步。茂名石化公司率先成為國內原油加工能力超千萬噸級的煉化企業,于1996年建成投產30萬噸/年乙烯工程項目,填補了廣東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空白,標志著廣東化學工業正式邁入以現代石油化工為主體的發展新階段。石油煉制、聚苯乙烯樹脂、聚酯切片、子午線輪胎、離子膜燒堿、聚丙烯酰胺等產業也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持續改造升級,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國內領先行列。
新世紀以來,廣東石化行業進一步擴大中外合資合作規模,推動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葜輾づ颇虾J80萬噸/年乙烯項目的成功落地,創下了當時國內引進外資的最高紀錄。此后,惠州大亞灣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級高端石化基地,珠海、茂名、湛江、揭陽等地也相繼成為跨國石化巨頭布局中國乃至亞洲市場的優選之地。中國海油惠州煉化項目、中委合資石化項目、中國石化中科煉化項目、巴斯夫化工一體化項目、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等一批超大體量項目紛紛落戶廣東,成為推動廣東化工行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經過75年的不懈努力,廣東石化行業健康穩步發展,已形成了煉化、基礎化工、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等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格局。目前,廣東已建成廣州、惠州大亞灣、湛江東海島、茂名、揭陽大南海等五大煉化一體化基地,以及珠海高欄港精細化工基地和若干化工園區,沿海石化產業經濟帶已基本成型,再次走在了全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列。
據統計,截至2023年,廣東石化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9859家,營業收入達到19519.2億元,占全省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的10.5%。廣東煉油產能達8775萬噸/年,乙烯產能達517萬噸/年;原油加工量8056萬噸/年,乙烯產量501萬噸/年,分別位居全國第三位、第二位。廣東還積極推動化工園區建設,目前已有24個通過省級認定的化工園區。這些園區的集聚效應日益顯現,2023年全省化工園區營業收入約5692億元,較上一年度增加931億元,占全省石化行業營業收入的29.2%。
隨著綠色轉型的浪潮席卷全國,近年來,廣東加速轉型升級,綠色石化已成為其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點方向:逐步形成粵東、粵西兩翼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產業鏈下游精深加工供給,珠三角精細化工產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粵東、粵西兩翼先進制造業供給的循環體系。到2025年,廣東的石化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綠色石化產業集群。
圍繞這一宏偉規劃,廣東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大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近5年來,廣東在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相關領域部署污染防治與修復、綠色生物制造、新型儲能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重點項目共69個,研發總投入超39億元;建成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省實驗室、8家省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及一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省石化行業共有28家綠色工廠被列入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此外,廣東還積極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吸引了國內石化龍頭企業,也引來了一大批國外石化巨頭,湛江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國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湛江巴斯夫一體化基地項目、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等一批重大石化項目相繼在廣東落地生根。
展望未來,廣東省將加快發展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繼續實施重大項目招引、龍頭骨干企業培育、產業鏈穩鏈強鏈、產業競爭力提升和產業發展環境優化等工程,加快推動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生物基材料等領域創新、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助力萬億級石化產業鏈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