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11-22 來源:中化新網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11月15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四部門對外公布的《上海市促進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高地。
新材料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上海市將聚力建設纖維、膜、生物制造3大創新高地,培育壯大復合材料、催化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高溫超導、石墨烯5個產業集群。
《方案》提出,到2027年,3大創新高地和5個集群占新材料產值比重達到90%,建成12家新材料中試基地,新增20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新材料產值達到3500億元,新材料占原材料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
《方案》要求,大力推進生物制造,支持合成生物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替代傳統化工材料,布局5個以上新產品開發。支持傳統石化基地布局CO2制備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催化劑及原料、生物基尼龍等產業化項目,推進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在工業等領域應用。布局發展未來材料,支持智能纖維材料開發,加快碳纖維、氧化鋁陶瓷纖維、玄武巖纖維等開發應用。推進高端質子交換膜及專用樹脂、高端醫用膜及原材料、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膜、高導熱石墨烯薄膜等研發攻關,突破高端分離膜制備技術、膜材料基礎結構設計和原料自主化等。
《方案》提出,支持企業加快先進制程電子化學品及原輔料、集成電路工藝及裝備材料等攻關,推動20個產品形成批量供應能力。支持企業以工業穩定應用為目標,圍繞高純試劑、高純陶瓷粉體、超細纖維等,開發10項極限性能材料。
推動高性能樹脂高端化轉型方面,《方案》提出,支持工程塑料從通用型向特種型發展,推進聚酰亞胺(P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等高性能原材料研發和一定規模產業化;支持超高分子量聚烯烴、茂金屬聚烯烴突破大規模工業生產瓶頸;支持聚烯烴彈性體(POE)、聚烯烴塑性體(POP)等關鍵技術工程轉化;支持以高性能樹脂為基體的復合材料開發和產業化。
上海做強以三大基地、5個特色園區為核心的“3+5”產業發展空間。《方案》提出,支持金山、奉賢聯動,推進化工園區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做強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加快合成生物等綠色材料和電子化學品重大項目布局推進;以新材料特色園區為核心承載,布局前沿新材料研發轉化、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電子化學品研發及產業化、化工研發中試等,培育區域新增量。
為破解瓶頸加速中試轉化,《方案》提出,分類建設化工新材料、合金、綠色生物、無機材料等12個中試基地(含4個公共中試基地),服務50個以上中試項目落地。根據公共中試服務情況給予中試基地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在中試基地整體安評、環評框架的前提下,簡化中試項目安評、環評工作流程。
上海市將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比如,持企業加快產品高端化、流程數字化、工藝綠色化的技術改造,最高支持不超過1億元。支持企業打造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供應鏈項目,可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在碳纖維復合材料、前沿材料、電子化學品、先進汽車材料等領域,創建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平臺,組織產業“一條龍”項目攻關,最高支持2000萬元。依托平臺探索自然語言、材料語言深度融合的新材料垂類大模型開發,對平臺運營和新材料垂類模型開發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資金支持。培育50家鏈上骨干新材料企業,布局15個以上關鍵材料攻關項目,單個重大項目支持不超過1億元。
上海市將統籌保障重點新材料項目能耗、土地、排放等指標,支持采用“工作指南”等方式加快微量、少量的涉化新改擴建項目在合規區域落地。推動有條件的新材料企業“工業上樓”,打造100萬平方米以上“智造空間”。引育15名領軍人才,建成150個具有創新活力的材料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