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化工新材料國際分工模式生變
更新日期:2024-10-10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目前的“十四五”后期,也是“十五五”規劃工作的重要節點。針對石化行業在“十五五”期間的發展挑戰與應對思路,以及新材料等話題本文進行梳理。
未來2~3年是重要窗口調整期
中國石油化工循環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松臣指出,當前,我國石化行業面臨四大挑戰:大而不優,結構性過剩;產研脫節,創新乏力;“雙碳”目標背景下,綠色轉型迫在眉睫;需求疲軟,緩慢復蘇。
人口紅利, 制造業升級, 服務需求的釋放及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決心將在行業螺旋式發展中持續注入向上的力量。未來2-3年中國化工產業將面臨在重要的窗口調整期,產業將呈現五大特點:
1. 成本競爭仍是中國化工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2. 以“三桶油”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保障能源及化工基礎產業鏈安全, 并擇機向材料及新能源領域布局
3. 中國化工企業將在全球范圍內與歐洲化工企業進行正面競爭
4. 大型民營企業發力海外生產布局, 并建立海外銷售網絡
5. 碳達峰和碳中和帶來機遇和挑戰
張松臣建議,化工企業可以在應對挑戰的同時,把握新的發展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十五五"期間乃至更長遠的未來保持競爭優勢。當前化工周期進入爬坡階段,整體向好,但仍要保持韌性。盡管在下行周期中,化工企業可能會面臨短期內利潤下降的壓力,但必須保持對長期發展的投資。研發、數字化和低碳發展等領域的投資尤為重要,這些投資將為企業未來的競爭力提供關鍵支持。
盡管在短期內削減這些領域的投資可能會減輕財務壓力,但這也可能導致企業在上行周期到來時無法滿足市場的迅速增長需求。在下行周期中,化工企業必須緊抓機遇,積極尋找并利用市場中的潛在機會。這包括收購低估值企業、招募優秀人才、擴張新興市場等。通過利用市場下行周期中出現的機會,化工企業可以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
化工新材料“蜜月式”產業承接模式將轉變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項目總監肖書筠指出,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具有高技術引領、產品迭代速度快、產業規模和需求不斷擴大等特點。預計到2027年,全球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產量約1.4億噸,2022-2027年產值及產量的年均增速分別為4.6%和5.3%。領軍企業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企業通過加強技術研發、構建銷售網絡、強化品牌塑造、培養專業人才等經營策略,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雖然該行業發展重心正逐漸向亞洲轉移,但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中國在技術實力方面整體處于第二梯隊,預計未來中國影響力將會進一步增強。
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正在朝著高端化、差異化邁進。預計到2027年,中國化工新材料產值將達到約1.8萬億元,產量約4700萬噸,2022-2027年產值及產量的年均增速分別為6.5%和7.2%(全球為4.6%和5.3%),自給率維持80%。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市場已經形成了三個梯隊的格局,各個梯隊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性:第一梯隊:外資企業和國內龍頭企業;第二梯隊:國有企業和頭部民營企業;第三梯隊:民營中小企業。
肖書筠表示,未來全球化工新材料行業將面臨五大發展趨勢:
1.發達國家主導化工新材料的格局短期難以改變,但產業正逐漸向亞洲轉移
2. 大型跨國材料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
3. 化工新材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集成化
4. 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
5. 材料研發方式和手段發生深刻變革
而國內外企業所處不同發展階段,化工新材料細分產品繁多,不同材料處于不同的產業生命周期中,相應領域的企業也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企業需要更好地識別各化工新材料所處的階段與發展特征,從而明確自身的打法,深入把握增長的邏輯和來源。
隨著中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的快速崛起,與傳統發達國家間“蜜月式”的產業承接模式逐漸向更加復雜的競爭與合作并存格局轉變,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的底層邏輯發生重構。此外,單純以成本要素為核心的化工新材料國際分工模式已難以為繼,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供應鏈成為應對傳統國際分工內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方向,這也促進了各本土企業的轉型升級與自主突破。
創新驅動引領“十五五”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傅向升指出,創新突破也到了關鍵時期,傅向升指出,在由石化大國向石化強國邁進的過程中,石化行業和企業面向世界石化科技創新前沿,集聚力量組織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加快實施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以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為主攻方向,深化和擴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自主創新成果和重大突破。同時,行業發展也處在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過渡的關鍵時期。加快能源轉型正在成為石化行業和眾多石化企業的共識,石化產業為實現“雙碳”目標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過渡階段和關鍵時期,正在加快向源頭控碳、過程減碳的綠色低碳轉型。要深刻分析并把握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趨勢,正確判斷我們自己所處的發展階段,明確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和方向,推動石化產業由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白雪松強調,石化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是實現新型工業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笆逦濉逼陂g,石化行業需要著力完善創新機制體系,提升整體創新發展水平。為提升創新能力,需著力科技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行業創新體系,推動跨領域協同創新。
《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通過完善創新機制、攻克核心技術、實施“三品”行動等方式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到2025年,高端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明顯增強。
同時,我國石化行業仍需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創新科研管理的體制機制,建立“揭榜掛帥”的激勵制度,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優勢,推進重大技術攻關,形成有機融合的產學研用體系,推進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重點突破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成套裝備,搶占一批科技創新制高點,建成一批國家級研發平臺,形成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新優勢。加強補短板,提高行業自主技術創新水平。
開展行業“三品”行動。推動化肥、涂料、染料、輪胎、氟硅材料等量大面廣的產品提品質、創品牌。支持石化化工生產企業與紡織、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領域用戶建立研發早期介入、后期持續改進的合作模式,提供定制化、功能化、專用化的產品和綜合服務,建立完善電子標簽等追溯制度,實現由銷售單一產品向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轉型,提升協同制造效率,拓展消費增長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