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9-6 來源:中化新網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9部門聯合發布《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對我國石化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作為福建省首批認定的化工園區,是福建省十大新增長區和千億產業基地之一,連續五年榮獲“中國化工園區30強”,2023年進入前20強,入選2024年全國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17位,榮膺全省首個國家級綠色化工園區,綜合實力位居省級開發區前三名(石化類園區第一名),成功創建D級(較低風險)化工園區。園區始終堅持以“立龍頭、鑄鏈條、建集群”為發展思路,依托臨港靠海、產業基礎等優勢,重點構筑煉油、烯烴和芳烴等產業鏈,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原油煉制-烯烴制造-中下游制造業-深加工制造業。以中化泉州為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引入固體蛋氨酸、聚醚多元醇、BOPA雙向拉伸薄膜等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增后勁的“隔墻工廠”項目,進一步提高原料就地消納率和園區精細化工發展水平。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等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為有效落實精細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六項重點工作任務,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將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強規劃、優布局,激發石化產業新潛力。堅定不移實施“減油增化”發展路線,按照《福建省湄洲灣(泉港、泉惠)石化基地總體規劃》,依托中化泉州充足乙烯、丙烯、環氧乙烷、苯乙烯等原料,先后引進香江石化SEBS熱塑性彈性體、中化藍星安迪蘇固體蛋氨酸等30余個中下游項目,加快發展高端聚烯烴、聚氨酯、超吸水性樹脂等化工新材料和電子特氣、特種涂料、雙向拉伸薄膜、陰陽離子交換膜等專用化學品,加快推動園區精細化工產業與紡織鞋服、電子信息等泉州市主導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強科技、重研發,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鼓勵園區內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依托現有中化能源科技公司、清源創新實驗室等科技研發中心,加速轉化落地加氫裂化催化劑、國內首臺渣油加氫4m150新氫壓縮機等技術創新成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大力度培育石大勝華、禾豐、洋嶼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積極引進信和新材料、延潤膜科技、福建長塑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形成推動園區精細化工發展的強大動能。
三是謀轉型、促發展,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鼓勵園區企業加大技改和研發投入,引導中化泉州、永悅科技等公司實施30余項技改項目,年節約能耗超15萬噸標準煤;利用園區滯洪區、企業內部空地等推動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發電等“綠電”項目入駐園區,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建設、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設,對廢水做進一步深度處理、加工和凈化,達標后再次利用降低水耗;引導企業比對能效標桿找差距,通過熱電聯供、余熱利用和廢物焚燒裝置熱能綜合利用,建立園區熱能的梯級利用體系。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園區進行全面升級,實現了安全生產、封閉化管理、智慧安防、應急管理、視頻圖像安全風險分析應用等領域的全面數字化、智慧化提升。
四是優營商、助紓困,打造服務企業新環境。聚焦園區公輔設施和化工項目建設各關鍵環節,積極架好與企業溝通的“連心橋”,以“媽媽式”全程推行項目審批代辦制,落實保姆式、專員制服務,做到一次性告知、協調處理、跟蹤落實、及時反饋,讓企業無后顧之憂,安心發展生產,博純年產3300噸電子材料項目一年內即實現開工到驗收。全力化解疏通企業在前期手續辦理及項目建設期間的難點、堵點問題,強化項目在用水、用電、用地等方面的要素保障,組織專家幫助安迪蘇固體蛋氨酸項目解決安評難點,為項目節約三個月開工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