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24-8-19 來源:搜狐網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為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武漢經開區“氫”裝上陣。8月16日,由武漢經開區管委會、武漢汽車產業鏈促進專班舉辦的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規劃發布暨產業推介活動舉行,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正式揭牌并啟動建設,總投資超30億元的5個優質氫能產業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武漢經開區軍山新城,該產業園系湖北省首家氫能科技產業園。
早在十多年前,東風公司就與武漢理工大學聯合研發我國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楚天一號”。去年,東風公司發布“氫舟”“氫元”“氫芯”三大氫能技術品牌,已擁有數十款氫燃料電池車型,涉及輕卡、中卡、重卡、乘用車型,目前已累計銷售氫燃料電池車6000余輛,在武漢、佛山、廣州等城市開展多應用場景示范運營。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聚焦氫能產業鏈,聚集東風公司、國家電投氫能、理工氫電、康明斯等近20家龍頭企業,建成4座加氫站,推廣應用近300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初步形成了“基礎部件—燃料電池—整車—示范運營”的產業鏈和創新鏈。
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武漢理工大學領先的燃料電池技術,致力于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膜電極(MEA)的技術開發和大規模產業化。面對氫能產業的發展,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明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要面向國際競爭,努力提高產品各項性能,更好加入全球制氫產業鏈。
8月16日,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正式揭牌并啟動建設,同時發布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規劃。到2030年,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總體投資規模達100億元,引進30家氫能企業,推動3家氫能企業上市,新建5座加氫站,投放3000輛氫能示范運營車輛,實現營收總額500億元。
在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舉行的這一活動,也是武漢氫能產業鏈促進專班助推武漢建設氫能樞紐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2020年7月落戶武漢經開區以來,已突破多項氫能“卡脖子”技術,建成六大生產線,從質子交換膜、碳紙、膜電極到氫燃料電池電堆全部實現“車谷造”,每年可交付5000套氫燃料電池。
劉真介紹,武漢集聚40余多家氫能重點企業和科研院所,氫能研發和生產制造實力在全國一直處于第一方陣。
近年來,為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武漢將氫能視為氫能“965”產業體系中新興產業發展方向之一,制定了《武漢市氫能產業“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中國氫能樞紐城市”。目前,武漢形成了以武漢經開區為核心、青山區為氫都、東湖高新區和東西湖區發展氫能配套的“一核一都兩翼”產業布局。
武漢經開區軍山新城管理辦公室黨工委委員、副主任蔡歷維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是湖北省首家氫能科技產業園。據了解,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將以“突出一個產業方向、制定一個產業規劃、打造一個專業園區、制定一項氫能產業政策、組建一個供應鏈平臺、引進一家領軍企業、培育一批生態企業、組建一支產業基金、背靠一個研究院所、召開一場產業招商大會”的“十個一”發展策略推進建設,并依托經開產投發展母基金,設立不低于10億元的氫能產業發展基金,聯合龍頭企業及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形成不低于100億元的氫能產業投資,和省屬國企、上市公司、金融機構、行業伙伴,搭建資產管理平臺、采購和銷售平臺,以供應鏈平臺思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手段和市場化方式,搶抓氫能產業鏈發展和生態耦合。
活動現場,5個氫能優質產業項目簽約落戶軍山新城,總投資超30億元,涵蓋氫能儲運、應用等多個環節。其中,湖北氫能汽車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項目擬投放上百臺氫能重卡布局干線物流,鋼研楚天擬投資10億元建設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電堆、發動機系統產線及氫燃料電池研發中心,融通汽車擬投資15億元建設氫燃料供氫系統、氫燃料發動機產線及氫燃料車輛運營平臺,湖北氫動力擬投資約1億元繼續購置130臺氫能車從事冷鏈運輸等。
湖北交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雷承表示,武漢氫能科技產業園的建設將有力促進氫能龍頭企業在漢聚集,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示范高地,湖北交投集團將致力于氫能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和應用場景打造,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扎根車谷,實現合作共贏。
此外,武漢經開區制定專項政策,從產業投資、企業租賃、科技創新、壯大燃料電池銷售規模、加氫站建設運營、商業模式創新等六個方面支持加快發展氫能產業,其中,對氫能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氫燃料電池銷售規模分別最高獎勵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