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對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一期、二期項目)批復。
中天合創綠色降碳升級改造項目
建設性質:改建
建設單位: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圖克鎮圖克工業區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為 61226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 8382萬元
建設內容:現有裝置挖潛增效和耦合綠氫、綠氧改造;同時新建 50萬 Nm3/天 LNG裝置(冬季 100%負荷運行,夏季 60%負荷運行)CO 深冷分離、30 萬噸/年醋酸裝置、20 萬噸/年醋酸乙烯裝置、11 萬噸/年 EVA 裝置釜式聚乙烯改造)、4x3 萬噸/年 VAE裝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輔助生產設施等。
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一期、二期項目)有兩座煤礦及配套的洗煤廠,總生產能力 2500萬噸/年(葫蘆素礦 1300萬噸/年、門克慶礦白今此制甲醇裝置,兩個系列的甲醇制烯烴裝置5 套聚烯烴裝置,總生產能力為360萬噸)年甲醇(中間產品)和137萬噸/年聚乙烯、聚丙烯塑料產品;熱電系統設有6臺高壓煤粉鍋爐,產汽 2690 噸/小時,配有總量為 300MW 的發電機組;空分系統設有6套制氧能力為 82000Nm3/h 空分裝置。
中天合創鄂爾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一期、二期項目)是國家確定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也是國內目前最大規模的煤制烯烴裝置。為進一步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途徑,結合中石化新星公司建設風光氫儲一體化新能源示范項目,實現綠電、綠氧、綠氫耦合碳減排基礎上,對已有產業鏈進行延鏈、補鏈和強鏈。
中天合創綠色降碳升級改造項目的建設是實現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推進技術創新應用于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將使該園區成為國內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之一。另外對于中天合創向多聯產、多品種轉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對推動中天合創煤化工產業的碳減排、碳中和,降低碳排放、支撐能源轉型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符合當前國家能源轉型及“雙碳”發展戰略。同時,項目作為可再生能源和煤化工產業一體化示范項目,實施后可推動煤化工產業升級與氫能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形成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產業新模式和發展途徑。項目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延伸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真正實現鄂爾多斯煤炭資源由“燃料型”向“原料型”轉變,產品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轉變,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做強、做大煤制烯烴及下游高端材料和精細化工產業。
項目以現有工程煤氣化裝置為起點,通過加入外購綠氫和精甲醇,利用氣化裝置生產的合成氣生產烯烴、醋酸并耦合 LNG 等產品,通過各裝置產能的合理柔性設計,根據季節變化,可以調整各產品的商品量。既可以實現冬季液化天然氣保供,又解決液化天然氣生產季節性變化帶來的裝置產能閑置問題,提高經濟效益。利用LNG作為國家能源保障裝置,提高裝置操作的靈活性和效益,突出能源多元化戰略意義,可為鄂爾多斯及周邊地區 LNG 供應提供一定程度能源保障。
項目為大型綠氫耦合煤化工裝置,在充分挖潛增效已有裝置能力的基礎上,統籌一、二期公用工程能力,充分利用廠內預留地,耦合外購的3萬噸/年綠氫和 28 萬噸年精甲醇,對已有聚烯烴產業鏈進行延鏈、補鏈和強鏈,實現煤化工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以現有煤制烯烴裝置為基礎,通過提質增效和外購綠氫及甲醇,新建一條由甲醇羰基化制醋酸、醋酸與 MTO 裂解產生的乙烯合成醋酸乙烯并延伸制得高含量 VA 的 EVA 和 VAE 等化工產品的全產業鏈條。同時生產合成天然氣(SNG),液化后得到 LNG,利用LNG 進行天然氣保供提高裝置操作的靈活性和效益,提升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中天合創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滿世煤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家股東單位投資建設。股權比例為:長城能化 38.75%、中煤能源38.75%、申能股份 12.5%、滿世煤炭10%。公司下設煤炭分公司和化工分公司分別負責項目煤炭部分和煤化工部分的建設、運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