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競爭力調查規則年底出臺
更新日期:2005-9-13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中國《產業競爭力調查規則(送審稿)》的起草工作已經完成,計劃在今年年底出臺。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在第二屆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研討會上指出,欲使我國產業在當前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中健康發展,根本途徑就是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研討會是在第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舉行的。
陳健強調,在入世后過渡期,我國產業雖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和挑戰,但產業發展也有諸多機遇。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有利于更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引進大型跨國公司、進一步形成競爭環境和統一市場。中國-東盟、CEPA等區域貿易自由化安排有利于促進資源配置優化和投資環境優化。
此外,全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我國的新型工業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會上,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表示,該局正依據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法》起草《產業競爭力調查規則》。新外貿法中有一條規定,商務部可以對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影響進行調查。但執行這條規定需要有規章性的辦法出臺。
目前,《產業競爭力調查規則(送審稿)》的起草工作完成,已經提交到商務部條法司,準備在進一步征求有關專家意見之后,按照商務部立法計劃在2005年底出臺。
《規則》主要包括四項內容:立法的宗旨;調查事項和管轄范圍;程序;調查結果的發布以及應對的措施。
王琴華介紹,競爭力調查包括兩個層面:企業層面和政府層面。政府要把一國產業競爭力的情況,通過用科學分析方法獲得的評價結果發布給企業。還要調查除了企業自身原因外,是否存在外部因素影響到企業競爭力。如別國外貿政策的變化、國際協定的簽約、進出口的異常等。
王琴華表示,產業競爭力調查不像反傾銷調查那樣是屬于WTO的內容,而是很多國家國內法的內容。目前世界上類似的規則有的像美國的《競爭力調查》,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直接采取措施;有的則像韓國的調查規則則,更多傾向評估體系。而我國商務部將出臺的規則可能更接近美國。
據悉,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計劃將對發電設備、紡織、數控機床進行調查。
會上還發布了《中國磷肥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