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三大合成材料外貿逆差縮小
更新日期:2005-9-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2005年上半年,由于受國內宏觀調控,國際油價對下游石化產品成本走高的影響,國內用戶對高價位進口產品消化能力較弱,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抑制了部分需求,同時國內部分石化產品能力擴張使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合成材料進口增幅同比明顯回落,部分產品出口有所增加,進出口逆差縮小。
合成樹脂進口量顯著減少
今年以來,由于國際油價高企,國際市場聚烯烴價格仍在高位振蕩,造成國內聚烯烴進口成本明顯偏高。同時,國內近幾年新建和改擴建的大型聚烯烴裝置相繼投產,特別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產能增長較快,使進口需求減弱。
上半年,我國共進口合成樹脂897.3萬噸,同比下降14.4%;但進口金額增加11.7%。五大通用合成樹脂進口量648.9萬噸,由2004年同期增加10.3%轉為減少3.8%;進口金額增加了18.2%。除高密度聚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外,其他合成樹脂進口量均比以往進口量大幅下降。特別是聚苯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產品的降幅在15%以上。受高油價推動,五大通用合成樹脂價格除聚氯乙烯外,均在高位運行,致使其平均進口單價均較2004年同期大幅上漲,其中聚乙烯、聚丙烯漲幅在20%以上。由于我國聚氯乙烯生產主要是采用電石法,近幾年增產較快,且受油價影響較小,故其進口量和進口單價呈現出與其他類合成樹脂不同的走勢和特征。
在進口大幅下降的同時,受價格刺激和產能增加的影響,各大類樹脂產品原先量不大的出口有所增長。上半年,五大通用合成樹脂出口量為12.9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3萬噸。但由于國內家用電器、IT產品產量和出口的增加,使對聚丙烯和ABS的需求仍保持旺勢。同時,我國一些附加價值較高的專用樹脂的供需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合成纖維進口大幅下降
上半年,紡織行業的產量和出口繼續保持了平穩的發展。但由于受到國際原料價格上揚、歐美對我紡織品貿易設限,以及國內棉花供應充足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合纖需求增長不多,上半年合成纖維進口減少,合纖原料進口雖有所增加但增幅減小。
上半年,在國內合成纖維產量增長5.3%、表觀消費量小幅增長的狀況下,合纖產品進口大幅減少。共進口合成纖維71.2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9%,在進口單價上漲23.4%的基礎上,進口金額小幅下降。其中合纖長絲進口27.8萬噸,下降22.3%;短纖進口43.4萬噸,下降16.8%。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丙綸外,尼龍、滌綸、腈綸短纖、氨綸長絲的進口量普遍下降。進口的合纖產品中,滌綸仍占主要地位,雖其占進口總量的比例較上年同期減少了6.3個百分點,但仍達46.1%。滌綸成為上半年合纖產品中進口量降幅最大的產品,共進口32.8萬噸,降幅28.8%。進口減少主要是近年來滌綸產品國內供應增加,且上半年進口成本升幅較大。此外,尼龍、腈綸短纖等產品的國內需求高于產量,使進口量保持增加,上半年這兩種產品進口量所占比例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了0.9和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合纖產品出口有所增加。上半年共出口合成纖維27.6萬噸,增加11.1萬噸。其中,合纖長絲和短纖分別增加了6.9萬噸和4.2萬噸。出口量占同期合纖產量的比重升至3.7%。合纖產品中,滌綸和尼龍出口量增長較快,分別為15.3萬噸和3.7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9萬噸和1.3萬噸。其中,尼龍長絲出口增加了1.2萬噸,滌綸短纖出口增加了3.9萬噸。
合成橡膠進口量創歷年同期新低
上半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趨緩、輪胎和橡膠制品業出口遭遇到貿易摩擦事件,對下游的合成橡膠供需產生一定影響。我國上半年合成橡膠生產增長率為7.7%,比2004年上半年低14個百分點。同期,共進口合成橡膠52萬噸,同比下降6.5%,為歷年同期最低水平,但對外依存度仍保持在40%左右。
受國際油價攀升的拉動,合成橡膠價格上揚并始終在高位運行,進一步影響了當期進口量及進口成本。上半年合成橡膠進口金額8.4億美元,同比增長24.1%;進口平均單價上漲了32.7%。作為合成橡膠進口量最大的品種,丁苯橡膠上半年進口量較上年同期減少15.1%,但進口金額和進口平均單價分別上漲了11.3%和31.1%。由于原料丁二烯價格高漲、供應偏緊,使國內順丁橡膠生產裝置開工率下降,產量同比有所減少。因而雖在高價位下,進口量減少幅度較小。其進口金額和進口平均單價的漲幅均在30%以上。丁基膠、氯丁膠、丁腈膠和乙丙膠等其他品種由于國內供應有限,一直長期依賴進口,因此進口量持續增加,但增幅較2004年同期降低很多。上半年合成橡膠凈進口量為47.3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1%,凈進口額增長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