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廠遭遇環保治理 電石法PVC生產面臨考驗
更新日期:2004-1-7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山西、陜西、內蒙古交界區域是我國首屈一指的煤炭資源富集區,借助資源優勢,這里興起了燒石灰、煉焦、煉電石等特色產業。然而,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當地150多家該類企業全部超標排污,而其中60%的企業采用的都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這一區域被形象地稱作“污染黑三角”。
為了加大整治力度,2003年11月15日在國家環保總局的主持下,山西省保德縣、河曲縣,陜西省府谷縣,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簽訂了《關于解決山西、內蒙古、陜西交界區域環境污染問題的協調意見》,四縣政府承諾2003年11月30日前依法取締或關停該區域內現有的國家明文規定必須取締、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污染企業。
由于當地電石廠開放式電爐,污染嚴重,很難治理,按照國家規定,在2000年底就應該全部取締,可是基本上所有電石廠的爐子還都是開放式的。
電石作為PVC成產的重要原料,受到03年PVC市場的有力帶動,出現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的電石廠的人員坦言今年電石好銷售,現在的價格大概在1900到2000元/噸。兩臺爐子,一天的生產量就是70多噸。2003年天橋電石廠,生產電石2.3萬噸,上交利稅180萬元,稱得上是當地的利稅大戶。
央視《焦點訪談》此次報道勢必引起中央對環保治理工作的進一步重視,采用開放性電石爐的電石生產企業必然將面臨著被取締,報道中的天橋電石廠03年的產量為2.3萬噸,而僅在山西省,年產量小于1萬噸的小電石企業更是隨處可見,它們將無一例外地被列進整治范圍之中。
電石生產04年將面臨著什么樣的局面呢?這個問題也同樣密切關系著電石法PVC的發展前景。我們都知道,03年反傾銷終裁的勝訴,給了國內氯堿企業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一批電石法PVC擴產項目紛紛上馬,對原料電石的需求將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而03年11月就已經出現了電石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那04年的需求缺口呢?
與此同時,電石企業和氯堿企業同時都面臨著能源緊張的問題。如何協調可持續發展計劃與工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利害關系,真正做到雙贏,已成為氯堿企業迫在眉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