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煤化工業應對能源緊缺問題
更新日期:2005-6-1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石油資源日漸緊缺,油價偏高,能源問題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煤化工業凸顯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
據統計,近年來中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二OO四年,中國石油產量為一點七五億噸,石油消費突破三億多噸,石油凈進口達一點四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百分之四十。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司副司長陳世海表示,由于國際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以煤為原料的化學工業逐步地顯示出競爭優勢,中國一些煤化工業項目已經啟動。
煤炭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礦物資源,全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儲量達一億六百多億噸,中國占百分之十一。中國還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的國家,二00四年中國產煤近二十億噸,居世界第一。
中國在煤炭液化的工業化方面技術領先。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煉化所的張福琴說,從技術角度來看,煤炭液化是高效利用途能源,保持環境的有效途徑。此前神華集團已有一批煤制油和煤制烴工廠開工建設,拉開了中國新能源崛起的序幕,帶動了幾乎每一個規模化生產煤炭的地方,都在謀化建設“煤變油”項目。
“但不否認,此項目投資巨大,風險也較大”。張福琴給在今天召開的二00五中國碳一化工與潔凈煤技術應用(石河子)國際研討會上提供的一份報告中就這樣說。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主辦,多位政府官員、能源研究專家與企業就發揮中國煤炭資源優勢,利用先進技術,適當緩解中國石油短缺的矛盾等問題展開探討。
中國發展煤化工業必須重視能源與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認為,煤化企業的排污是不可避免的,應從循環經濟的角度出發,投入大量資金,加強環保。
各地紛紛立項煤化工業項目引起盲目投資的隱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認為,煤化工的產品很多,主要有合成氨、甲醇、醋酸等。究竟選取哪條產業鏈,選擇哪些產品,需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做好相關產品的市場調查,要從國內外市場角度詳細分析產品的競爭力。
顧宗勤認為,很多煤化工后續產品海內外還處于技術開發階段,一些國外公司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年,國內也有一些單位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應加強煤化工產品后加工的研究,以增強煤化工發展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