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行業:最新開工調研及面臨形勢分析
日期:2020-2-12 來源:中國氯堿網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一、行業開工呈下降趨勢,普遍庫存承壓
當前氯堿行業主導產品之一的PVC整體開工率在75%左右,較去年底80%的行業開工率下降5個點。疫情發生之后,PVC行業尤其是電石法PVC企業最初受到的影響是原料運輸不暢供給短缺,當前行業開工率下調的更主要原因為下游需求無法正常啟動,企業庫存升高,甚至出現滿庫和脹庫問題。
二、主產區最新開工詳解
東部地區:昨日中國氯堿網涉及調研的東部地區共7家主要生產企業,其中包含4家大型的乙烯法PVC工廠,共涉及產能343萬噸。
——除1家因脹庫停車的企業外,4家企業的開工保持了80%以上,但有2家規模較大的工廠將PVC開工負荷降至了60-70%。
中部地區:昨日調研中部地區共5家主要生產企業,共涉及產能155萬噸。總體來講,中部地區PVC裝置開工率偏低。
——僅有1家保持了滿負荷運行狀態,3家規模較大工廠的開工僅在50-60%,1家企業表示已將PVC生產負荷調低至30%。
西部地區:昨日調研西部地區共11家主要生產企業,共涉及產能772萬噸,
是國內PVC開工最高的地區。
——11家企業中,除云南和四川地區有2家企業當前開工下調至50%,1家西北企業開工調整至85%外,剩余8家企業均保持了滿負荷的運行態勢。
三、當前開工反映的問題
目前西北地區的PVC開工較滿,一方面是因為西北地區企業普遍的庫容量較大,雖然有企業也表示已經到了70-80%的倉位,但臨時增加儲存也可操作;另一方面,也有企業表示,在液體燒堿等產品還能打通運輸渠道,并且不減產的情況下,抓緊生產PVC也是為全年保產量贏取時間和產品。
當前無論是西部地區或是中東部地區,調研反映出來的庫存增加及短期難有緩解的趨勢是行業痛點,有企業表示PVC庫存已經達到了近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產量,有企業表示庫容已滿,被迫停車。但歸根結底,高庫存現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系列行業運轉的問題,如:物流運輸不暢,尤其是省際物流難通;到貨之后的裝卸車困難;關鍵的下游未開工,無需求支撐;貿易商雖然復工但在家云辦公較多,等等。
四、未來面臨的形勢
以往氯堿企業在春節期間至1季度均保持高穩的運行態勢,也正是這種供給的高穩往往會出現春節后短期的供需不匹配的情況,但隨著3月底或4月份初開始的春季檢修啟動,下游制品業也經過了開工磨合期,訂單增加,供需關系重新步入新的市場軌跡。但今年的動態平衡被打破,2月份基本過半,未來PVC行業仍需更客觀的研判面臨的形勢。
1、下游延遲開工甚至開工難的問題
交通運輸部2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1124.2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日下降84.0%。有粗略推測,近期的企業開工到崗率有可能僅高于20%或者最高也就在30%。PVC的下游基本為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制造行業,同時受限于工業物流和人員到崗率不足等,有可能初期只能啟動部分產能,最樂觀預期是三月之后陸續恢復正常開工。另外,中國氯堿網了解到,江蘇、廣東等一些地區目前對于企業復工,需要嚴格執行復工復產報備制度,并經有關部門審核后才可開工。而華東、華南包括華北正是PVC主要消費地,由此可見至少在半個月內PVC行業都將繼續面臨下游終端需求難以恢復的問題。
2、企業原輔料等到貨不足的問題
經濟活動是互聯互動的,近日,一些企業反映,PVC產業鏈中所需的原輔料、包裝袋和一次性托盤等生產配套性物資出現供應困難,如果后續銜接繼續出現空檔,則會是除脹庫之外的另外一個影響企業生產銷售的因素。
3、電石供應運輸有所緩解,進口乙烯或將開始新的博弈
當前國內電石裝置整體開工負荷不斷提升,供應有所緩解,但仍顯緊張。其運輸情況較上周有所好轉,但面臨運輸費用上漲和運輸車輛調配困難的問題。同時,就乙烯法的原料采購發現,外方很可能就疫情影響對乙烯向中國的供應要求重新談判。
4、外貿出口操作不暢的問題
疫情對PVC出口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銀行和保險,即:保單不能正常發出,使得外貿的后續工作不能展開,這是對出口業務的最直接影響。據悉,當前國外買家對從中國采購貨物并未有明顯抵觸,外盤需求存在,但與出口業務相關的操作不暢會對實際執行帶來一定影響。
5、PVC企業運營壓力增大的問題
以上種種使得PVC終端需求不足,銷售困難,并且近期PVC企業各種成本費用上漲,極大地壓縮了企業贏利空間。同時,PVC企業本身的防疫壓力較大,員工防護物資緊缺,采購困難,這都是最近一段時間PVC行業所普遍遇到的問題。
以上為中國氯堿網根據最新調研情況進行的匯總分析,為行業提供近期市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