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0-23 來源:中國化工報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日,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專項工作組在長沙組織召開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生產企業(下稱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協調推進會。會上介紹了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下稱遷改)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做法和經驗。本版分別介紹政府和企業在遷改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希望對正在搬遷或即將搬遷的企業提供借鑒。
(上篇)以人為本 分類施策 做好配套
據了解,遷改工作目前進展良好,基本摸清了遷改企業底數,全面啟動了遷改工作,其中20%左右的遷改企業已率先完成。
在遷改工作中,部分省份采取推進居民搬遷、規范園區發展、做好政策扶持等措施,保障了遷改工作順利進行。
以人為本推進居民搬遷
由于搬遷企業費用大,部分城鎮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經過核算,選擇不搬遷企業,而搬遷周邊居民。黑龍江省涉及居民搬遷戶數較多,居民搬遷工作推進較快,成果顯著。
黑龍江省吉偉煤焦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9月,位于七臺河市茄子河區,是集選煤、煉焦、發電、煤氣制取甲醇等為一體的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的大型民營企業,連續多年納稅逾億元。該公司由于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被列入遷改名單。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茄子河區政協副主席周學軍介紹,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和周邊居民更好的社會環境,他們多方協調決定不對企業進行搬遷,而對衛生防護距離在1000米范圍內的整個新興村實施搬遷。
他表示,根據測算,搬遷所需資金共計6000余萬元。經過市、區研究決定由市政府、區政府、吉偉公司各出1/3資金。隨后,當地成立了由茄子河區委書記任總指揮,屬地鄉鎮、區政府各職能部門以及企業參與的搬遷組織機構,確定了一事一議的推進機制。
“屬地中心河鄉負責執行搬遷的推進項工作;職能部門主要包括茄子河區政協、環保、棚改、行政執法、公安等,各司其職、協同配合,保障工作順利進行;企業主要配合政府部門做好搬遷工作。”周學軍說。
搬遷工作于2018年5月2日開始,經過普查,確定共需要搬遷321戶982人,涉及房屋396棟。在多次征求村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茄子河區于2018年8月30日,制定出臺了《中心河鄉新興村搬遷安置暫行辦法》,并對社會進行公示,確保搬遷村民的知情權和社會監督權。
談到搬遷工作的最新進展,周學軍介紹,現已完成測量評估298戶,并簽訂安置協議,其中實物安置208戶,貨幣安置36戶,預計整體搬遷工作將于2019年年底全部完成。
分類施策規范園區承接
園區是危化品企業搬遷的承接載體。為了做好承接園區的篩選工作,全國多個省份圍繞園區開展了評級、評價工作。
山東省工信廳結合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率先組織開展園區認定,于2017年10月出臺了《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園區認定標準設置了12條必備項和32條主分項。評分項主要涵蓋了園區規劃布局、公用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5個方面,總評分低于60分的不予認定。山東省原有199個園區,截至目前,共認定化工園區75家、專業化工園區10家。
據了解,針對一些以農藥、涂料、生物化工等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為主導產業的園區占地面積小、發展前景好的情況,山東省政府專門出臺了專業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適當降低了園區面積標準,并對主導產業提出明確要求,嚴格新建項目管理,為此類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
同時,針對一些技術水平高、規模總量大、安全環保措施完善的大型化工企業分布在園區外的情況,山東省還出臺了《山東省化工重點監控點認定管理辦法》,對認定為監控點的企業,在項目審批、建設和管理方面參照化工園區執行。
孫慶成介紹,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重點監控點3個認定辦法的出臺,滿足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發展需求,形成了點面結合、優勢互補的化工產業發展格局,也為危化品企業搬遷提供了多種形式的承接載體。
為加強進區入園項目管理,山東省2017年印發了《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以外不得新建、擴建化工項目,支持和鼓勵危化品搬遷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兼并重組等方式,提升檔次規模,實現轉型發展。
做好配套優化政策扶持
由于遷改企業可利舊設備有限,資金缺口較大。為解決項目啟動建設資金難題,各省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幫助企業彌補遷改過程中的資金缺口。
安徽省蚌埠市在籌措土地補償款、爭取專項資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該市根據搬遷企業原址土地面積,先行按每畝80萬元標準給予基礎補償。待企業原址土地出讓后,凈收益高于80萬元的部分,每畝按不低于50%的金額給予企業補充補償。
安徽省蚌埠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陳常林介紹,目前市政府已累計撥付危化品搬遷企業補償款13.91億元;遷入縣區政府撥付項目各類幫扶資金近10億元;蚌投集團參股搬遷企業8.27億元、提供擔保22.25億元。
此外,政府還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組建了淮河興業投資公司,規劃融資50億元,用于支付企業搬遷補償款。
(下篇)籌措資金 安置職工 轉型升級
在政府要素資源的大力保障下,企業作為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簡稱: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簡稱:遷改)工作的主體,全力推進遷改工作。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企業遷改涉及項目建設、人員安置、土壤修復等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實際工作中,搬遷企業在解決資金籌措、人員安置等諸多難題的同時,還要通過采用新工藝、使用新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實現轉型升級。
克服困難積極籌措資金
遷改企業多為傳統化工企業,遷改需資金較多,而金融機構對這些傳統化工企業放貸多持謹慎態度,企業融資難。部分企業搬遷或關閉退出后,現有資產基本報廢,減值損失較大,資產變現后不足以彌補企業搬遷或關停造成的資金缺口。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12家企業涉及危化品企業遷改工作,包括6家就地改造、4家異地遷建、2家關閉退出。多數企業長期經營困難,單靠自身難以解決搬遷資金問題。
為支持該項工作有序開展,中國化工積極籌措資金,支持搬遷企業完成職工安置、企業搬遷、土壤修復等工作,目前已投入約45億元。
中國化工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所屬山東大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土地修復預計需要資金7.1億元,已利用籌措資金和引入戰略投資先完成了土壤修復。
在中國化工籌措資金的保障下,其下屬公司遷改工作順利推進。4家就地改造企業完成了改造任務;3家異地遷建企業正在實施項目建設,預計2020年完成;2家關閉退出企業已停產并完成職工安置,正在進行資產處置。
轉崗分流做好人員安置
遷改中,危化品企業高度關注民生及下崗職工就業問題,妥善做好因遷改帶來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通過采取開發就業崗位、提供就業服務、落實扶持政策等措施,積極幫扶下崗轉崗員工再就業。
天津渤化化工發展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14年的久大精鹽場和永利堿廠,是中國化學工業的策源地,2018年營業收入1203億元,從業人員3.2萬人。
渤化集團“兩化”遷改項目是天津市重大工業項目,于2016年2月立項備案,選址于天津南港工業區,總投資為297億元。“兩化”搬遷項目中,渤天公司按照“先停后搬”的原則先實施停產,大化按照“先建后搬”的原則目前仍在生產。
2016年3月,渤天公司停產時職工人數共7779人,停產導致職工產生思想波動和迷茫情緒。對此,渤化集團通過解疑釋惑,理順了職工思想,安撫了職工情緒,保障了停產初期的平穩過渡。
同時,渤天公司積極與天津市人力社保局、濱海新區政府對接公益崗位,為職工組織了1000個公益崗位和700個物業服務崗。3年來,濱海新區提供的公益崗、勞務崗人員享受最低工資130%工資補貼和五險補貼,勞務崗勞務費參照公益崗補貼標準計算。天津市人社局給予渤天公司“3+1”政策補貼政策,即最長3年的養老、醫療、事業、工傷社會保險補貼,以及1年的按照最低工資30%計算的崗位補貼。
同時,渤化集團積極組織所屬企業向內挖潛,通過精簡外用工等方式騰出1000個崗位安置渤天職工,先后合資組建成立5家實體公司安置300余名職工。
提質升級實現轉型發展
大部分搬遷企業并沒有簡單地重復建設,而是通過新建項目,提升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檔次、附加值,實現轉型發展。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始建于1964年,是我國重要的特種氣體研究、生產基地,于1999年轉制為科技型企業,2012年6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院借助項目搬遷,規劃建設更高水平的高純特種氣體研究開發、工程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提升研發能力和企業競爭力。
山東大成搬遷項目對企業產品結構進行全面調整升級,一期項目產品的品質比老廠提升許多,部分達到了先正達的水平;二期項目將引進先正達的先進植保技術,進一步提升產品檔次和管理水平。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不僅消化了潛虧6.5億元,還一舉扭虧為盈。
湖北綠色家園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創建,是一家從事精細化工及環氧新材料研發、生產、貿易的企業。該公司要搬遷到仙桃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投資14.5億元。搬遷完成后將具備年產50萬噸環氧新材料系列產品的生產規模,主導產品苯甲醇年產能由4萬噸提升到12萬噸,稀釋劑年產能由1萬噸提升到10萬噸,新建年產18萬噸氯化芐生產裝置作為苯甲醇原材料配套裝置。
綠色家園副總經理杜斌介紹,該項目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如連續反應、連續精餾等工藝及遠程自動化控制系統,改變了過去間歇式生產和手動工藝操作的方式,使產品物耗、能耗水平更低,質量更加穩定、優質。
“新建項目不僅解決了主要原料氯化芐供給受制于競爭對手的困境,還使稀釋劑及固化劑等原有品種更加豐富,規模效益更加顯著。相比于原生產基地年產值最高7億元,項目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稅收3億元,出口創匯3億美元。”杜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