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能源瓶頸仍將延續
更新日期:2005-2-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煤炭、原油及天然氣、電力是我國的三大能源。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勢頭,能源需求量持續擴大。受旺盛需求的拉動,原煤、原油產銷量和發電量均呈現快速增長,能源產品價格不斷上揚,產業經營效益普遍上升。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2004年能源供給仍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瓶頸約束造成短缺和價格上漲,煤電油運供應出現全面緊張。
——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從煤炭生產形勢看,在冶金、建材和化工等重點高耗能產業旺盛需求拉動下,1~11月,原煤產量快速增長,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累計產量達到142738萬噸,同比增長15.62%。從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形勢看,在國際石油價格大幅攀升,國內需求增長強勁,供給資源趨緊等因素拉動下,原油及天然氣開采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產銷持續快速增長,1~11月累計,原油產量達到15958.3萬噸,同比增長3.01%,增速是2003年全年增速的2.04倍。從電力生產情況看,工業的快速增長,相應地帶動了發電量的快速增長,1~11月累計,全國發電量為19291.16億千瓦時,比2003年同期增長14.96%,其中,火電15968.21億千瓦時,增長14.57%,水電2826.71億千瓦時,增長17.15%。
——能源產品價格大幅上揚。能源的缺口和瓶頸擴大,使能源價格不斷抬升。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企業商品價格信息,煤油電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19.8%,其中,煤炭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41.7%,原油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30.2%,汽油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24.1%,柴油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26.6%,電力價格因無法隨市場需求變化而及時調整,上升相對緩慢,較上年同期上升4.5%。
——行業經濟效益顯著上升。在產銷持續快速增長,價格不斷上揚的拉動下,能源產業經營效益普遍上升。2004年1~11月累計,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91億元,同比增長168.8%;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74.82億元,同比增長123%;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663.34億元,同比增長43.7%;電力生產行業受電煤采購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響,利潤增速較上年同期明顯放慢,前11個月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53.53億元,同比增長5.87%。
三大因素影響能源產業發展
2005年,有三大因素影響著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
第一,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加快發展,繼續加大對能源的需求。2005年,在高油價滯后影響、全球進入加息周期以及非傳統安全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經濟可能出現適度回調,根據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所做的預測,200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5%左右,比2004年降低0.4個百分點。但總體上看,世界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增長對全球能源需求依然旺盛。
目前,我國經濟已步入工業化中期快速增長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將帶動產業的變遷和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從而拉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盡管2004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抑制投資領域的過度非理性膨脹,對部分過熱行業進行了調控。然而,隨著我國經濟自主增長機制的進一步增強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和完善,經濟主體自主增長動力依然強勁。宏觀調控及時控制了某些領域過度發展對國民經濟整體運行造成的嚴重不良后果,避免了今后經濟出現大幅度的震蕩和調整,為經濟長期協調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2005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盡管增長幅度可能略低于2004年的水平,但仍將達到8.5%左右。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意味著能源的需求仍將持續升溫,能源領域仍將承受較大的供給壓力。
第二,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從2005年的發展情況看,隨著世界經濟增幅的下降,國際原油需求增長速度可望有所回落,同時,原油市場供應相對穩定,且由于新投產油井的使用而穩中趨升,因此,國際油價有望穩步回落,但空間不會太大。因為,同其他產品相比,影響國際石油價格變化的因素更多也更為復雜,而且許多影響因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中東局勢、歐佩克政策和美元走勢等不確定因素仍存在很大的變數,國際石油價格仍可能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此外,國際原油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國經濟利益、地緣政治和投機勢力的影響,原油價格的波動并不能反映基本供求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增長對石油需求高度依賴的情況下,產油國為實現自身利益的短期行為與各種局部、偶然以及投機性因素相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油價的走勢。
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刺激替代能源如煤炭和電力的需求進一步上升。同時,也將繼續加大煤炭的運銷成本,從而拉動煤炭價格的相應上升。此外,煤炭價格的上漲和電力需求的旺盛將進一步激化煤電矛盾,制約產業的良性循環。
第三,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大能源投資和開發力度,多渠道、多層次開發和利用能源。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能源產業發展受到政府高度重視。2004年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抑制高能耗產業的過度擴張,減少能源產業的壓力,推動其持續穩定增長。面對國際市場能源價格持續上升的嚴峻局面,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將集中在開發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節能降耗以及改革能源生產和流通體制、激發企業生產活力等方面。
從能源發展結構上看,未來中國的一次性能源仍將以煤炭為主,但會適當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以保證能源的可持續性供應。其次,太陽能、風能和其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將提上日程。隨著能源生產多元化的推進、新能源的開發以及能源節約技術的提高,我國能源供應也將持續擴大,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
由于能源建設周期較長,從2003年開始的大規模電力和煤炭建設尚難在短期內發揮效應。因此,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迅速轉化,能源瓶頸仍將持續一段時期。由于經濟運行和投資存在很大的慣性,一些行業投資增幅依然偏高,正在建設和已經建成的項目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對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費產生影響。
2005年能源生產總量將持續增長
2005年,隨著經濟增長幅度的適度減緩,對能源需求的增長也將略微放慢。但總體上,能源投資的帶動和最終需求的提高均將推動我國能源生產總量的持續增長。預計全年能源生產總量將超過16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0%左右。在工業快速增長且重化工趨勢不改的情況下,煤炭、原油的供需缺口仍然較大,瓶頸現象不會得到根本性緩解,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將有所緩解。
原煤生產:2005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應格局在我國不會改變,煤炭市場的需求還將持續增長,煤炭行業還將會保持穩定成長。預計2005年原煤產量將增加至少1.8億噸,比2004年增長14%以上,煤炭行業也將會保持比較平穩的發展。
原油生產:2005年在全球總體供需略顯脆弱,OPEC控制油價能力下降,輕質原油的需求保持強勁,在煉產剩余能力有限的狀況下,油價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且價格的季節性特征仍舊明顯。但在開采能力和資源的約束下,國內原油產量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預計2005年原油產量較2004年增長2%左右,原油進口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電力生產:預計2005年發電量同比增長15%左右,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23820億至24680億千瓦時,相應增長10%至14%。隨著一部分機組的投產運行,全國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將得到較大緩解,但部分地區依然會拉閘限電。同時,由于煤電聯動方案的實施,電價調整只能抵消70%的煤價上升成本,因此電力生產行業的盈利水平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