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構建我國貿易預警體系
更新日期:2005-1-2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日在北京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進出口企業年會上,就一些進出口企業十分關心的如何應對貿易摩擦等問題,有關官員、專家和法律人士提供了他們的真知灼見。
四位一體構建預警體系
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副局長王受文在會上介紹,第一層面包括商務部和地方商務機構。現在商務部正在建立一個進出口預警系統,重點關注主要進出口產品的增長速度,定期通知有關商會。 在商務部網站上還專門設立中國紡織品出口信息服務的欄目。為了預警需要,海關保留原來專門為配額設置的八位編碼,希望企業出口時按照海關的要求,便于商務部和海關的預警監控。同時網站時時發布最新信息,但目前在技術上海關的數據整合還有一個過程。
第二個層面就是商會及其分會。通過分會獲得關于這個行業的預警信息,這樣的信息更具有行業的針對性。
第三個是企業。企業如果對從商會或者政府獲得的信息并不滿意,可以找一些國內有關的預警機構來提供服務。如上海市WTO咨詢中心,根據進口國的海關數字和中國的海關數字,來檢查某一個產品對某一個特定的市場是否出現了量增價跌的現象。
商務部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商會協會、企業四體連動的貿易摩擦應對機制和信息機制,現在不論國外對我采取何種反傾銷、反補貼或者保障措施的案件,只要得到信息后立即在商務部的網站上公布,并及時通知有關商會協會以及媒體,商會協會再根據信息,查找有關企業名單,并在各自的網站上通知相關企業和有關地方商務部門。《國際商報》和《公共商務信息導報》都及時發布有關預警信息。
企業亟須加強預警和應對意識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認為,企業本身需要加強預警意識。
第一,信息要靈通,密切跟蹤、及時搜集翻譯主要貿易對象國發布和實施的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技術貿易措施,并進行分析,確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違規的、歧視性的。
第二,對于那些違規的不合理的,要進行據理力爭,充分運用WTO有關規則,對于違規和歧視性的貿易壁壘要進行斗爭,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第三,是做好企業出口目的國家的經濟形勢分析。該國經濟形勢好時,市場繁榮購銷兩旺,大家相安無事。如遇經濟蕭條,購銷兩難,冤家路窄,進口商品很容易成為替罪羊。而我國企業出口的一個特點就是一看產品適銷對路,大家就蜂擁而上,很容易把出口市場搞垮。
如果企業遭到起訴,王受文建議企業第一是以平常心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因為現在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國家,貿易摩擦會是一個常態。第二是提高應對貿易摩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現在有很多的企業對待貿易摩擦有一種搭便車的心理,官司讓國家、商會、大企業去打。但事實說明,我國去年對美國的家具反傾銷案中,沒有參與起訴的企業最后被裁定反傾銷稅率是98%,參加回答了A卷的企業的稅率只有百分之六點幾,這個差別非常顯著。第三是要重視科學發展觀,重視中央提出來的五個統籌,要主動適應并減少貿易摩擦。第四是企業要充分利用中介組織的作用。如今企業蒙頭發財的時代已經結束,企業必須參與有關的商會組織,利用商會組織的集體力量來捍衛自己的權利,獲得有關的信息,主動采取措施。
借用律師的力量
在中國企業應訴美國濃縮蘋果汁反傾銷調查的案件中,初裁中國企業落敗。復審中中國企業聘請的律師通過實地調查,認為美國初裁的替代國產品——印度最貴的蘋果價格不合理,從而一舉扭轉乾坤。整個案件的反敗為勝,律師的作用毋庸置疑。王受文提出,在遇到反傾銷、反補貼各種案件中,一定要請一個好律師。有些企業出于人情聘請的一些律師,結果是業績非常差,不僅損失了律師費,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隱患。
北京市環中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雪華律師認為,律師的殺傷力很強,他能幫企業贏得案子,也可能由于他的失誤讓企業輸掉案子。
另外王雪華提醒,中國企業在國外應訴時受到不公正待遇,一定要向中國政府報告。因為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可以通過世貿組織的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構來解決爭端。但應訴過程中律師提交任何文件、任何材料,企業都必須有附件和拷貝,包括調查機關發給企業和律師的任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