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七大進展
更新日期:2004-12-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國家信息中心發展戰略部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徐宏源近日說,自今年4月中國實行宏觀調控政策以來,經濟局部性過熱和結構性失衡的矛盾已有所緩解。今年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表現最好的時期之一,宏觀調控政策主要取得了七個方面的重大進展。
首先,受益于宏觀調控政策的是農業。中國農業出現了1996年以來所少見的局面。
部分行業投資過熱是中央進行宏觀調控的一大理由,經過調控,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從年初的48.7%,回落到10月底的26.4%,預計全年增長約25%。
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提高利率等手段,社會資金流動性過多的局面得到控制,10月底貨幣供應量M1、M2增速回落到12.6%和13.5%,已經處于國家17%的宏觀調控目標之內。
而價格指數在經歷了今年第三季度的高位也出現回落,10月份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雙雙回落,為13.9%和4.3%。
今年前4個月,盡管我國出口貿易額以30%的速度增長,但由于國內原油、鐵礦石、銅、糧食等商品的進口急劇上升,帶動進口額以40%的速度增長。經過調控,目前貿易收支已轉變為持續順差,累計110億美元。
土地過度開發是經濟局部過熱的重要特征,經過治理已經初步得到抑制。到10月底全國共清退2.4萬km2的土地,占全部3.5萬km2圈地面積的2/3。
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工業增加值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平穩回落,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9.8%、9.6%和9.1%,預計四季度將回落至8.8%,全年GDP增長9.4%,經濟增長率處于長期趨勢線附近。
徐宏源說,盡管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已經取得了相當成果,但制約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時不利因素尚未完全消除,因此預計本輪宏觀調控措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