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辦:集中治理近五個月有效遏制“雙超”
更新日期:2004-11-17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經過近五個月的努力,全國超限超載運輸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雙超”車輛所占的比例繼續下降,由治理前的80%以上下降到現在的9.7%左右。
據全國治超辦有關負責人介紹,8月20日全國治超工作第二次電視電話會議以來,規范執法行為、確保公路交通暢通、“大噸小標”車輛噸位恢復、蔬菜等農產品運輸以及超限超載檢測點管理六方面的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從8月20日到11月3日,全國治超辦向社會公布的5部投訴咨詢電話,共接受群眾投訴和咨詢電話5742個,目前每天也有70至80個,全國治超辦都及時給予了答復和處理。
來自北京治超一線的消息說,全國治超辦組織編印、免費發放的《國家治理車輛超限超載——我做監督員》一書受到了廣大車主、司機的普遍歡迎。
截至11月4日,全國在干線公路上共設置了超限超載檢測點2800個,其中固定站1535個;累計投入執法人員577.7萬人次,其中交通353.3萬人次,交警224.4萬人次;累計檢查載貨車輛3557萬輛,其中查處超限超載車輛約349萬輛,卸載車輛102萬輛,卸載貨物累計534萬噸。國家發改委先后6次公布在用“大噸小標”恢復噸位更正表,共涉及256個企業、8965種車型。各地公安交警部門和交通主管部門共對84.7萬輛在用“大噸小標”車輛的核定噸位進行了恢復,依法增加運量170萬噸。
集中治超近五個月來,車輛嚴重超限超載的態勢得到遏制,公路路況和基礎設施完好率較治超前上升;全國公路貨車交通流量已恢復到治超以前平均流量水平,貨車平均行駛時速由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公路通行效率明顯提高;長期嚴重低迷的道路貨運價格出現合理回升,平均穩定在0.5元/噸公里,合理裝載車輛運輸成本明顯下降,大型骨干運輸企業和多軸大型運輸車輛的運輸競爭優勢得到呈現,多軸重型卡車和集裝箱車輛銷量見長,運力結構得到初步優化和調整。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考察、調研江蘇、安徽、河北、山西四省治超工作時,對此表示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