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山西:構筑山西北、中、南三大鐵路通道
更新日期:2004-11-1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10月下旬,在太原晉祠賓館,山西省與鐵道部主要領導深入討論了一攬子鐵路建設規劃,并以會談紀要的方式決定,從現在開始到2008年以前,省部雙方將攜手構筑山西北、中、南三大鐵路通道,全面提升山西鐵路出境運能,以求破解晉煤外運"困局"。
"煤老大"遭遇嚴重的鐵路運輸"瓶頸"
鐵路運力嚴重不足、貨物運輸"黑(煤炭)白(除煤炭外的貨品)倒掛"繼續加劇!類似的"緊急情況"已成為山西省主要領導必須時常面對的難題。
有這樣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無論是計劃經濟的短缺時代,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煤炭過剩時期,再到今天全國煤炭市場的日漸升溫,任勞任怨的"煤老大"一直在為支援全國經濟建設默默奉獻著。據統計,從建國到2003年的54年來,山西凈外調煤炭50億噸,除供應全國28個省(市、區)外,還遠銷亞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年來,山西煤炭在重點訂貨量、凈出省銷量和出口量方面,分別占全國的40%、70%和50%以上。
如今,運力不足卻像"腸梗阻"一樣,嚴重影響了晉煤外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全國范圍內的"煤荒"。
靳善忠(山西省副省長):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原煤產量完成3.46多億噸,通過鐵路運輸的煤炭為2.21億多噸,多運3276萬噸,同比增長17.3%,其中鐵路出省銷量近2億噸,同比增加2635萬噸,增幅為15.4%。山西煤外銷量占生產量的80%左右,而通過鐵路出省的煤炭又占外銷量的80%左右,鐵路運輸絕對是晉煤外運的主渠道、生力軍。
今年以來,為了國家重點保證電煤運輸,全省鐵路其它物資、"白貨"的運量明顯下降,從3月份開始,一直為負增長。前9個月,全省白貨運量不足5000萬噸,同比下降14.5%,少運837萬噸。"黑白"貨物運輸比例已出現嚴重失衡,由2003年的77∶23變為今年的82∶18,大量"白貨"如不銹鋼、焦炭、化肥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嚴重積壓,一些重點優勢企業鐵路運輸形勢嚴峻,山焦庫存最高時達到8萬噸,創企業歷史最高水平,目前仍保持在6-7萬噸左右;國內最大的不銹鋼企業-太鋼庫存鋼材8萬噸,高于正常庫存水平的一倍多。
由于鐵路運輸緊張,山西有相當一批企業陷入有市場、無運力的困境,產成品庫存急劇上升,資金周轉出現困難,進入第四季度后,由于冬季儲煤量的加大,"白貨"運輸形勢將更加嚴峻。鐵路運輸重"黑"輕"白",也是山西不得以而為之的無奈之舉。
牛仁亮(山西省副省長):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對山西煤炭的需求急劇增加,山西現有的幾條主要鐵路已不適應全國經濟發展對山西能源的要求,同時也制約著山西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特別是去年冬天和今年夏天以來,全省現有鐵路運力集中用于煤炭特別是電煤的運輸,太原、大同兩個鐵路分局和地方政府盡管千方百計挖掘運輸潛力,但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運能緊張的矛盾。
山西目前的鐵路請車滿足率僅為30%左右,石(家莊)太(原)線、南、北同蒲線和京原線等能力利用率已飽和甚至超飽和,運能嚴重不足已成為晉煤外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制約,加快構筑山西北、中、南三大鐵路通道迫在眉睫。
"捆在火車輪子上"的山西謀劃"大鐵路"藍圖
近日,鐵道部主要領導"造訪"太原,給飽受鐵路運力不足之苦的山西,帶來了好消息。
10月21日,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與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會談,雙方就山西境內一攬子的鐵路建設規劃基本達成共識。會后,部省雙方簽署了一份份量不輕的會談紀要:從現在開始,到2008年之前,建成大秦鐵路煤炭集運配套項目、南、北同蒲鐵路擴能改造、太(原)中(衛)鐵路、太原鐵路樞紐工程、石太客運專線等多條鐵路,并努力完成山西相關地方鐵路的擴能改造,大幅提高山西鐵路的整體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
據了解,這三條大通道是:南通道,全長253公里的侯(馬)月(山)鐵路,增加5000萬噸運能的改造擴能工程目前已經動工;北通道,國家規劃建設的項目北同蒲鐵路朔州至原平復線、朔州至韓家嶺2.4億噸擴能改造工程、豐(臺)沙(河北沙城)大(同)提速改造等工程也即將啟動,大秦線將在年運輸2億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運能,幾年內將有可能實現4億噸的運力;在中通道,國家規劃建設的項目有石(家莊)太(原)高速客運專線,初期可承擔5000萬噸的貨物任務;貫通東、中、西部地區的太(原)中(衛)干線鐵路等。
三條鐵路大通道建成后,山西北、中、南三線將會新增近1.5億噸的運能,除了十分之一左右的白貨運輸,其余將全部用于煤炭運輸。屆時,晉煤外運的瓶頸將被徹底打通,越來越多的山西煤將隨著火車輪走向全國。
劉志軍(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山西是一個內陸省份,由于交通不便,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進不來、出不去。晉煤外運受制約就是典型例子。山西對保障全國煤炭供應已經而且還將做出更大貢獻,因此必須加快山西鐵路網建設。當前我國煤電油運運行緊張,對山西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目前山西鐵路的請車滿足率只有可憐的30%,日裝車只有6000多輛。盡管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積極保證了重點電煤運輸,但山西的鐵路運能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戰略的實施,應該加快鐵路網建設,提高運能。
黃民(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我們在制訂鐵路網中長期規劃時,全面考慮了山西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未來需要,首先注重山西對外大通道的建設,盡快形成全省北、中、南三大鐵路通道;其次是考慮山西未來發展對西部地區的輻射作用,建設一條聯接東、西部的便捷通道,如太原至寧夏中衛的太中線;第三是適應山西沿線經濟發展,完善山西境內的鐵路網。
中部通道是對山西白貨運輸影響最大的線路,石太線的建成將大大緩解因運煤導致的"黑白倒掛"問題,所以應盡快研究確定方案,爭取今年內開工建設。
鐵道部部長:"讓更多的山西煤走鐵路"
劉志軍:說句心里話,看到拉煤的汽車一輛一輛長龍般擁堵在公路上,我心里頭很不是滋味,這些煤原本可以通過鐵路運輸!作為鐵道部部長,看到鐵路運力不足成為煤炭等重要物資運輸的制約,我感到非常遺憾!汽車運輸煤炭實際上是在以高級能源(汽車消耗石油)換取低級能源(運輸煤炭),在高速公路上用汽車運輸煤炭、礦石和焦炭,山西是全國之最、恐怕也是世界之最,這是一種不經濟的行為,對資源造成了巨大浪費,對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破壞,是不得以而為之的權宜之計。
積極扶持山西鐵路大通道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保障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需要。目前,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煤炭仍將是最重要的能源保障之一。山西省又是我國最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鐵道部全力支持山西的鐵路網建設,就是希望更多的山西煤通過鐵路,運到全國各地。使三大通道成為山西的"運輸生命線",進一步發揮山西的能源和區位優勢,促進其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張寶順(山西省省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山西經濟發展多年來一直依敕交通運輸特別是鐵路運輸,是"捆在火車輪子上的經濟"。山西目前的鐵路運輸壓力很大,運力不足不僅制約了晉煤外運,影響了山西的對外開放和交流,影響了山西經濟社會的更快發展。此次部省領導會談并形成鐵路建設會談紀要,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舉措,也是我國能源戰略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山西將加強與鐵道部的戰略合作,全力做好配合工作,攜手共建山西中長期鐵路網和三條鐵路大通道,迎接山西鐵路建設的新高潮。"
據悉,為了協調三大鐵道通道建設指揮工作,鐵道部和山西省將建立鐵路建設聯合工作機制,由部省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負責,雙方有關部門參加,共同研究決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另外,鐵道部與山西省還將根據國家關于鐵路規劃的總體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山西省境內"十一五"及以后的鐵路發展規劃。
有了鐵道部的支持,山西已經開始謀劃"大鐵路"藍圖?v橫三大鐵路通道將增加大量運能,用于運輸煤炭和其它貨物;石太客運專線建成后,從太原坐火車到北京的時間將由目前的8-10個小時,縮短為3個小時左右;太中線建成后,新疆、甘肅、寧夏、陜西等西部地區又多了一條東進快速通道,太原將成為連接東西的交通樞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