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
更新日期:2003-5-6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一個企業節約下來的污染排放指標,可以作為商品出售給其他缺少排放指標的企業。目前,我國正將市場機制引入污染防治領域,著手建立和推廣排污權交易制度。
國家環保總局自2002年起在全國部分省市開展了排污權交易的綜合試點工作,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經濟杠桿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主動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積極性,以最小成本實現減排目標。
據專家介紹,所謂排污權交易制度,是指在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及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鼓勵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和污染治理節約污染排放指標,這種指標作為"有價資源",可以"儲存"起來以備自身擴大發展之需,也可以在企業之間進行商業交換。那些無力或忽視使用減少排污手段、導致手中沒有排放指標的企業,可以按照商業價格,向市場或其它企業購買指標。在世界發達國家,排污權交易制度對排污總量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國家環保總局污染控制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建立排污權交易制度,并不意味著企業只要有錢就能無所顧忌地擴大排污。無論"買""賣"雙方,其交易都只能在滿足國家總量控制的前提之下進行,并且不能使當地環境質量惡化。
根據我國環保"十五"計劃,到2005年,占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三分之二的地區,其排放量將在2000年的基礎上減少兩成。專家認為,實行排污權交易這種市場化手段,將有效地促使排污者以有利自身發展的方式主動排污,削減排污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