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剛過煤荒又到 第一場雪拉響冬儲煤警報
更新日期:2004-10-1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夏季“電荒”剛過,冬季“暖荒”正來。正當十幾天前有關部門高調總結“2004年電力迎峰度夏工作”的時候,“冬儲煤危機”卻像一股寒流席卷北方各大城市。
來自沈陽和長春的消息稱,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供暖危機,今冬已不可避免。
冬儲煤不足一半 發電供暖全面告急
按照歷史慣例,北方各地在供暖期開始前,要保證足夠的冬煤儲備。一方面是因為供暖關系民生,必須“有備無患”;另一方面,是出于春運鐵路運力緊張的考慮。由于歷來準備充分,我國多年來供暖形勢波瀾不驚。
但是今年的形勢卻急轉直下。中國城鎮供熱協會有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咨詢時只有一句話:“形勢十分嚴峻!”
來自沈陽市供暖辦的資料表明,該市每年需要供暖煤456萬噸,目前儲備率僅為48.22%,缺口高達286萬噸。截至10月10日,該市700多個儲煤場大部分儲煤不足一半,甚至尚有38個儲煤場處于零儲備狀態。
危機不僅侵襲沈陽,長春、北京、濟南等地,冬儲煤嚴重不足的“警報”幾乎在同一時間拉響。就連煤都大同和產煤重鎮鄭州,相當一部分中小規模的供熱單位,煤場至今依然空空如也。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今冬民用煤缺口高達300萬噸,而長春至少缺口280萬噸以上。
“我們現在的煤炭庫存量只夠用10天,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后果簡直不堪設想。”長春市熱電二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熱電二廠儲備冬季用煤應該從7、8月份開始,庫存量應達到16萬噸至17萬噸,但由于今年煤炭供應緊張,因此熱電二廠從今年4月份就開始儲備冬季用煤,但到目前為止,庫存量仍不到5萬噸。
據了解,長春熱電二廠作為長春市的用煤大戶,夏季用煤量大約每天3800噸,冬季用煤量則達到每天5000噸至5500噸,而現在每天從外地供給長春熱電二廠的煤炭量不到1000噸,也就是說,每天煤炭缺口在3000噸左右。該工作人員說:“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冬季每天的用煤缺口將達到4000噸左右。”
與供暖企業相同的是,電力企業也必須進行相應的冬煤預儲。但據有關人士介紹,電煤預儲現狀也并不樂觀。
由于冬季正值枯水期,大部分水庫水位下降(節后與節前相比,大部分水庫水位都下降了2米左右),水電受限,部分電力供應必須轉移到火電上來。有觀點認為,今年電力迎峰度夏實為強弩之末,7月底8月初電煤搶運所增加的庫存量,在峰后已經開始下滑。目前的庫存量也不樂觀。
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副主任張云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甚至表示:“今年冬天的用電形勢將遠比夏天嚴峻!”
據了解,在9月初迎峰度夏工作結束時,湖南省電煤庫存還有70多萬噸,到目前,全省電煤庫存就只有39萬噸左右。而該省所有火電廠日耗煤5到6萬噸,雖然相關部門都在盡最大努力搶購電煤,但每天的電煤入庫量僅能勉強維持每天的消耗量,而且現有的庫存電煤仍在以每天1噸左右的速度下降。
另外,面臨最大“暖荒”的遼寧省,電力供應形勢也十分嚴峻。據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維康介紹,“目前我省的用電負荷在持續快速增長,帶給電網的壓力空前巨大。現在我省已有20%的電力要從黑龍江和吉林以及內蒙古地區調入。”他表示,“今冬明春的電煤供應已成電網安全運行的瓶頸。”
夏季搶運,冬儲煤局部透支
對于波及整個北方的“暖荒”,很多人將其歸咎為兩個多月前的“電煤搶運”。
在9月29日召開的“2004年電力迎峰度夏工作總結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也表示,由于今年夏季用電緊張、部分電力需求轉移到冬季等原因,煤炭供應仍是影響火電生產的重要因素。
一位煤炭協會不愿公開姓名的專家分析指出,馬主任所說的“部分電力需求轉移到冬季”,指的正是“冬煤夏用”。這正是7月底8月初電煤搶運的“應急”所在。
這位專家同時指出,7、8月份正是冬煤儲備的關鍵時期。電煤搶運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冬煤儲備的力度。“一方面控制了煤源,另一方面占用了運力。”
沈陽、長春供熱公司的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也表示,冬儲煤嚴重不足跟之前的“電煤搶運”關系重大。
據長春熱電一廠有關人士介紹,吉林省有很多煤炭都是從黑龍江輸入,而長春市的幾家熱電廠的生產用煤更是大部分從黑龍江購買。目前黑龍江三家主要煤礦(鶴崗、雞西、雙鴨山煤礦)的供應情況,將直接決定長春市熱電廠的煤炭儲備量。而電煤搶運期間,這三家煤礦的煤炭被大量運往南方諸省,直接影響了長春冬季儲煤。
來自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經濟運行中心的數據也顯示,全國目前并不缺煤。截至9月底,全國煤炭社會庫存達11400萬噸,比今年初增加463萬噸,煤炭社會庫存已連續5個月保持回升。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甚至通報有關部門和煤炭企業,要控制煤炭生產,以保證市場形勢持續好轉。
而事實上是,價格扭曲導致局部缺煤呼聲高漲。例如,黑龍江三家煤礦在電煤搶運結束后,仍然在不斷往南方輸煤。起始原因在于,現在黑龍江很多煤礦都按照市場價格供煤,南方省份購買價格要比長春用煤企業每噸至少高出50元,北煤因此南下。
國家煤炭經濟運行中心有關人士解釋說:“不管是電廠存煤不足,還是供暖煤不足,都是市場煤(高價煤)不足。”而根據目前的政策,除了電煤之外,幾乎所有的煤炭都是市場煤和合同煤。
記者從山西省城調隊獲悉,進入10月份以來,民用一級塊煤每噸的價格已達到220元,比9月下旬提高50元,為煤炭價格歷史之最。
安邦產業顧問、秦皇島煤炭交易市場總經理李學剛認為,隨著天氣轉涼,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采暖煤的儲存將進入高峰期,煤炭需求量會很大。此外,南方地區電廠也面臨著冬季電煤儲存。如果冬儲煤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將可能帶動煤價繼續走高。
據悉,在遼寧,燃煤平均價格已從每噸280元漲到350元,僅大連市供熱企業將為此多付出1.5億元成本。長春熱電一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告訴記者,前些時候,國家發改委為了平衡供需矛盾,將每噸煤提價12元;同時為了滿足煤炭需求,長春幾家用煤大戶在此基礎上又給供煤方每噸加了15元,但黑龍江煤礦的要價是在此基礎上每噸再加35元。“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再加35元,我們還不如停產。”從這位高層的話中,若現冬儲煤危機的直接原因。
體制性“煤荒”
面對可能出現的“暖荒”和“電荒”,北方各城市紛紛出臺應急措施。
據介紹,針對沈陽市的“冬儲煤危機”,遼寧省經委、交通廳、煤炭局、沈陽鐵路局和省電力公司等單位已于9月下旬緊急召開了全省煤電運工作會議,提出“大干50天,確保冬儲煤供應”。
遼寧省煤炭局局長李鳳威表示,在安全的前提下要開足馬力生產,適度控制煤炭的外銷。在緊急期間,煤炭銷售的中間環節將受到嚴格限制,凡是進入港口或港口附近站點外銷的電煤一律“卡死”。
與此同時,沈陽市政府專門撥款1億元,以確保冬儲煤的采購。9月28日,沈陽市副市長邢凱親自率隊到阜新礦業集團采購供暖煤炭。當天與阜礦集團簽訂了19萬噸的煤炭合同。但對于沈陽286萬噸缺口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
在產煤大省河南重鎮鄭州,該市熱力公司已經向省、市兩級政府提出申請請求政府允許公司供熱用煤享受“電煤”超載20%的優惠政策,同時請求市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增加山西長治大煤礦輸入,以保證今冬供熱前半期的用煤。首都北京也于10月9日出臺了確保供暖煤運輸的“五項措施”。
為此,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一位專家專門對供暖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他認為,“各地的解決之道只能緩一時之急,而非長久之策。冬儲煤危機的直接背景始終脫離不了當前能源緊缺的大氣候”。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煤炭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穩定在70%左右,煤炭是我國最基本、最重要的能源。雖然有關方面預測,今年我國煤炭產量將超過19億噸,但需求也在持續高漲。而且當前石油價格堅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煤炭緊張局勢。
這位專家給出了這樣一個邏輯:電荒發生后,按照慣例,都由國家有關部委出面協調解決。但這種解決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電煤搶運”就是一個特例。電煤搶運很可能導致煤炭流向的不平衡,從而造成部分地區煤炭供應緊張。更重要的是,電煤搶運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冬煤夏用”,“寅吃卯糧”的結果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事實上,當前的煤荒并不是我國煤炭產量所導致的“煤荒”,而是體制性“煤荒”。發改委的這位專家認為,問題的關鍵依然在“市場煤”和“計劃電”之間的較量。電煤僵局不能解決,“煤荒”必然持續下去。
根據李學剛預測,由于煤電雙方爭議的焦點是電煤價格,突擊搶運也好,價格干預也好,只能暫時緩和供求關系,并不能從根本上化解電煤價格分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未來一段時間電煤供應仍將受到價格問題的影響和困擾,在需求旺盛和煤炭運輸瓶頸問題不可能根本解決的情況下,供暖和電力警報仍不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