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堿上市公司:市場需求強勁投資收益提高
更新日期:2004-9-14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截至8月31日,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均已按規定公布了2004年中報。至此,這些上市公司2004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已經實實在在、明明白白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截止到8月末,全國氯堿行業13家上市公司已經將中報公布完畢。分析中報,我們可以發現氯堿上市公司乃至氯堿行業在2004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及其成因。
繼續保持高增長
從中報可以發現,2004年上半年,氯堿行業上市公司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具體表現是:
投資收益穩步提高。2004年上半年,氯堿行業1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為0.14元,同比增長了100%;每股凈資產的平均值為3.25元,同比增長了5.52%;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51%,同比增長了78.97%。除了每股凈資產的增幅不大之外,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都獲得了大幅的提升,可見氯堿行業的投資收益有很大增長。其中齊魯石化以0.41元的每股收益高居榜首,排在其后的是湖北宜化、南化股份、巨化股份。
主業盈利繼續增長。2004年上半年,氯堿行業13家上市公司的主業盈利能力繼續增長。其平均主營業務增長率為33.68%,比2003年上半年的29.73%增長了13.29%;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為54.21%,比2003年上半年的126.25%有下降,說明氯堿行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只是速度比3003年上半年有所下降;平均凈利潤率為6.27%,比2003年上半年的4.66%增長了34.55%;平均毛利率為17.94%,比2003年上半年的16.87%增長了6.34%。
行業發展有利因素
氯堿行業的主要產品為燒堿和聚氯乙烯。2004年上半年,氯堿行業燒堿的月產量基本保持在80萬噸以上,聚氯乙烯的月產量在40萬噸左右,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燒堿類產品的價格雖然比2003年初略有下降,但總體保持平穩運行;聚氯乙烯的價格則是不斷上漲。
促使氯堿行業產能提高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反傾銷成功。2003年下半年,商務部終裁對進口原產于俄羅斯、美國、韓國、日本以及臺灣地區的聚氯乙烯征收反傾銷稅,時間為5年。這提高了國內聚氯乙烯的市場價格,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國內聚氯乙烯廠商的積極性,擴大了聚氯乙烯的產量。
下游行業的有效拉動。燒堿消費的33.3%應用于輕工,19.4%應用于紡織,25.7%用于化工領域,其它應用于醫藥、冶金、稀土金屬等行業。近期輕工領域對燒堿的需要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化工領域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紡織領域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同樣,聚氯乙烯下游行業的發展速度也在加快,這使得對氯堿產品的需求加大。
行業發展不利因素
預計氯堿行業上市公司及其他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生產成本的大幅提高會影響該行業今后的盈利水平。造成生產成本提高的因素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電石企業發展不科學。近幾年來,我國氯堿行業電石企業擴建過熱,但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技術狀態落后,更重要的是環保治理不達標,與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背道而馳,如不進行改造必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事實上最近國家重拳出擊,大力減少電石原料供應,使得以電石為原料且極耗電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成本大增,不得不考慮減產措施。
二是原料緊缺。工業鹽是氯堿企業重要的原料之一,但是2003年以來工業鹽一直緊缺,部分企業從墨西哥和澳大利亞進口原鹽,進口鹽價格在200美元/噸左右。
三是能源漲價。電價的上漲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使企業生產成本大大提高,并最終造成了成本推動型的聚氯乙烯價格的不斷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