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等多行業出現全面虧損 明年將落實扶持政策
日期:2008-12-2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字顯示,1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9%。這一增速,比1至8月份回落14.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回落31.8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字表明,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僅同比增長5.4%,是1992年以來的月度最低增速。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也驟然回落至2.0%,創下2006年4月以來的月度新低。
“盡管原材料價格等成本明顯回落,但由于外需大幅減少、內需又相對不振,造成工業從生產、銷售到經濟效益都出現顯著下滑。”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曹建海分析說。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接連而至的嚴重自然災害,能源、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特別是金融危機導致的市場大幅萎縮,給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主要表現在:工業增長明顯放緩,下行壓力顯著加大,企業困難程度加深。
統計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前11個月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回落6.9個百分點。11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實現出口交貨值下降5.2%,而去年同期是增長19.5%。
目前,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工業企業,已從原來以中小企業為主逐漸擴展到大型企業。據國資委測算,今年中央企業利潤將出現自2002年來的首次下滑。而鋼鐵、電力、有色金屬、石化等多個行業出現全面虧損,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工業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7年,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保持工業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對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至關重要;工業企業人員的穩定關系到全社會的穩定。”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國際經濟環境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同時,我國工業經濟自身存在的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市場競爭秩序有待整頓規范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危機面前也會進一步顯露。
“考慮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工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中國工業經濟放緩的態勢仍可能延續。從保增長的角度講,我國需要全力扭轉工業下滑狀況。”曹建海說。
目前,我國已陸續實施了一些幫助企業克服困難、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擴大信貸規模,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推行“家電下鄉”,連續下調出口退稅,加大重要物資資源的國家收儲和商業收儲力度等。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2009年將落實輕工、紡織、鋼鐵、有色、汽車、石化、船舶、電子、通信等9個受金融危機沖擊嚴重行業的扶持政策。
據了解,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在編制重點產業振興規劃,以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在這一過程中,還特別強調引導企業把技術改造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兼并重組結合起來,提升工業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專家指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30年的改革開放也為保持工業增長建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都將對工業經濟形成有力拉動。
“利用市場倒逼機制,抓緊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我國工業可以渡過當前難關,而且還會實現新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