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致需求下降 中國化工行業變挑戰為機遇
日期:2008-11-2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除了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全球整體需求量下降,以及融資環境惡化局面外,中國化工行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面臨更多的挑戰,盡管如此,但中國化工仍有一些重大的發展機遇。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雖然中國經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和沖擊,但相比歐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所受的影響還相對較小,整個化工行業還有如下的發展機遇。
一是,中國國內化學工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比較好,產品市場的潛力巨大。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化學工業一直采取積極的鼓勵和扶持政策,使中國成為化學工業生產的大國和消費的大國,各種主要化工產品的需求量均將保持快速穩定的上升趨勢,特別是在高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的需求量,將隨著國內產業結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繼續快速增加。這些因素都為中國化工行業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拉動內需的政策為化工行業開拓了新的市場。近期,隨著國家一系列新政策和措施的頒布,尤其是促進消費,加快新農村建設,啟動新一輪農業改革,推動中國的農村經濟發展等,必將極大的拓展中國的需求,為化工行業開拓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第三,化學工業全球化為中國化工行業的國際化經營創造了條件,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使得化學工業不再是一個地區性的概念,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更推動了現代化學工業的全球化,目前世界化學工業的生產分工不斷的強化,國內貿易逐年增加,企業全球兼并不斷涌現,國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原料采購與產品銷售渠道拓寬,這都為中國化工拓寬海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舞臺。
第四,引進技術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隨著中國化工行業科研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不斷增強,產品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擴大,國外對中國的新技術的轉讓也開始呈增長的態勢。
第五,原材料價格下跌,為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全球經濟走軟的形勢下,國際油價持續跳水,不僅如此,國內外化工原材料,鋼材、水泥等商品價格也持續下跌,原材料價格的下跌為化工行業的生產和固定資產的投資降低成本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世界金融危機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中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有著廣闊的內部需求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可以通過擴大內需來克服危機帶來的困難,應對得力,挑戰可以轉變為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