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目錄年內調整 能效排污指標成準入條件
日期:2008-11-11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日前表示,年底前要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進一步加強行業準入管理,把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標作為高耗能、高排放重點行業準入標準的必要條件,并定期修訂和逐步提高重點行業能效和污染排放市場準入標準。
苗圩說,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使得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變得更為復雜、更為嚴峻。現階段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出現的新變化,有可能導致全球能源需求減少,能源供應形勢趨向緩和;如果處理不好,“兩高一資”項目有可能重新抬頭。
苗圩表示,要加快制(修)訂和發布實施黃磷、鐵合金、焦化、水泥等行業準入標準,完善和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再生金屬冶煉等行業的準入條件。認真貫徹落實粗鋼、水泥、電解鋁、燒堿等5個行業22項工業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進一步完善工業產品能耗限額標準體系,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核查。
苗圩強調,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把能耗和污染排放標準作為項目核準和備案的強制性門檻;加快修訂企業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將焦炭、電石、鐵合金、燒堿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項目由備案改為核準;繼續嚴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抑制市場需求和投資沖動。通過上述措施,繼續遏制高消耗、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特別是要降低“兩高”產業比重,力爭從源頭上控制能源消費和污染排放。
苗圩還表示,要通過“十一五”后兩年的不懈努力,力爭到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水資源消耗降低15%。
苗圩說,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確今后一段時期內工業節能減排的主要任務: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通過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自主創新和大規模節能技術改造,使我國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基本淘汰上世紀落后的高耗能、高排放工藝和設備,促進我國工業能源利用和清潔生產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國萬元GDP能耗同比降低2.88%,兩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比下降2.48%和3.96%。由于“十一五”前兩年沒有實現預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再加上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我國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苗圩指出,工業是我國耗費能源、資源,產生環境污染的最主要行業,能耗占全國的70%以上,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0%和85%左右,必須打好工業節能減排攻堅戰。
苗圩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的工業節能環保工作,關鍵是要抓住四個重點:一是要大力抓好工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二是要樹立新的資源觀,抓好資源綜合利用和“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緩解資源供需矛盾;三是切實加強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和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減少工業污染排放;四是要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形成新的工業發展模式。
新聞背景: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
鼓勵類:30萬噸/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取聚氯乙烯
限制類:30萬噸/年以下乙烯氧氯化法、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
30萬噸/年以下燒堿裝置
淘汰類:汞法燒堿
石墨陽極隔膜法燒堿
5000千伏安以下(1萬噸/年以下)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