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11-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目前能源價格體制使我國能源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專家指出,人為造成的低能源價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能源使用的低效率和需求的過快增長,這種粗放型的能源消耗戰略必須改變,而目前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也為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打開了時間之窗。
市場定價難在何處
中國較長時期奉行的低能源價格政策,導致了價格沒有反映出能源使用的真實成本,加劇了能源供需不平衡矛盾,造成了不可再生能源的嚴重浪費和能源產品的短缺,“油荒”、“電荒”都曾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但是在能源改革的大勢所趨下,理順價格機制卻存在不少的阻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能源改革最大的制約是能源的價格由低變高會直接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大,從而削弱企業的利潤。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這會引發企業破產,甚至造成大量的失業。與之相對應,能源價格的走高,會直接增加弱勢群體的生活成本,從而要求政府增加補貼,而現在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非常大。其次,能源價格的提高,可能引發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在政府全力保增長的背景下,這也會增大政府宏觀調控的壓力。
而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還有很大一部分阻力來自于部門之間的利益分配。如何協調部門利益也成為保證改革順利推進的題中之意。
資源價格改革將繼續推進
“與國際資本市場一樣,商品市場正處于牛市轉熊的階段。” 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認為,由于需求萎縮,未來一段時期商品市場可能都將維持低位。因此,國家應加大力度支持相關企業跨海并購,享有更多的戰略資源,主要指能源,也包括基礎金屬等。同時應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節能減排為中心推動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將是最大的能源安全保障。
相關人士表示,未來短期內商品市場走強的可能性不大,油價可能繼續維持在80美元至100美元之間。
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提到,資源價格改革正在醞釀中,未來將擇機推出。當前國際經濟放緩,美元由弱轉強,對推動資源價格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更應下決心堅定地推行下去,改革原則將是市場取向、政府調控、補償成本、提高效率、統籌兼顧、配套推進。
還有專家提到,發展能源金融是促進能源發展的重要手段。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吳軍認為,發展能源金融首先應完善能源產業的投融資體系,促進能源投資的多元化,這是利用能源金融保障我國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還應優化能源信貸結構,利用能源金融體系來支持能源企業走向世界市場;建立能源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體系,積極發展能源衍生產品市場,規避能源價格波動的風險;加強能源金融發展的部門協調和政策協調。
“改革”漸行漸近
雖然短期來看,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可能會給物價上漲帶來壓力,但從長期來看,目前存在的問題都根源于能源產品價格機制的不完善。因此,大力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勢在必行。
有關專家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國內放開資源要素價格,理順相對價格關系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遇。既然國際油價從每桶147美元的高點跌到了80美元以下,我們應該抓緊時機放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讓油價隨行就市。與此同時,調整能源價格結構,使之進一步市場化,也是可以大刀闊斧和有步驟地進行。能源價格如此,其他資源要素價格也一樣。這是中國市場化改革千載難逢的良機。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也表示,國家要盡快取消臨時價格干預政策,推進價格改革,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作用,這樣將增加經濟調整的靈活性。
目前能源價格面臨著很好的機遇,一是國家財政壓力較大,改革的動力十足,因為這會減少政府的補貼;二是始自2002年的節能減排成效相對明顯,但是邊際效應開始減弱,通過能源市場的價格變動來改變企業的成本與收益是最好的節能減排的方法。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憂,在中國應對外部沖擊有限的條件下,能源價格完全市場化,特別是按國際市場的價格來變動,未來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公共的風險在逐步加大。只有在國際能源價格較低的時候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這樣改革的成本相對較低,改革通過的阻力也相對較小。而在能源價格波動劇烈的時候,政府應該向弱勢群體,向受到沖擊過大的領域進行配套補貼,保證市場機制發揮資源配置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