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油價暴跌 煤化工投資利潤受大幅擠壓
日期:2008-10-2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化工產品價格紛紛創出新高,一些涉足煤化工的企業因此獲得了巨額收益。今年六月份,根據當時不完全統計,34家上市公司在建或擬建的煤化工項目支出大約在4000億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于油價已經由近150美元/桶下跌至70美元/桶附近,雖然同時煤價也有所下跌,但跌幅遠遠小于原油,目前煤化工中主要的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項目等成本優勢已經不明顯,油價的暴跌對煤化工產業特別是煤制油和煤制甲醇項目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以目前的煤炭和原油價格來看,現在煤化工企業的盈利空間已經不大,如果未來原油價格繼續下跌,那些紛紛上馬煤化工項目的企業將面臨虧損危機。
9月4日,發改委將其一個月前發布的《關于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再度重提,目前可以繼續開展工作的煤制油示范工程項目有已開工建設的神華集團公司煤直接液化項目,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與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寧夏寧東煤間接液化項目,需在認真進行可行性研究后按程序報批,未獲批準前不得擅自開工。除上述項目外,一律停止實施其他煤制油項目。目前,得到國家批準試點的煤制油項目有神華320萬噸、兗礦100萬噸、山西潞安和內蒙伊泰兩家各16萬噸的共4個。
由于煤化工主要涉及煤制油、煤氣化(主要是煤制甲醇以及合成氨)、煤焦化(傳統產業),油價下跌后,煤化工成本優勢不在,這將會對煤化工產業前景影響幾何?另外,9月份國家已經叫停了煤制油項目,而甲醇、二甲醚摻燒標準等產業政策均未出臺,業內專家認為,煤化工項目也存在著政策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肖元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我國富煤少油,當初國家發展煤化工實際一方面是出于戰略考慮,另一方面才是考慮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煤化工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彼硎,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煤化工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煤制甲醇由于短期內上馬項目過多導致產能過剩,所以甲醇價格下降尤為明顯。對于未來國際原油價格趨勢,他表示油價走勢受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影響因素眾多,“但金融危機不結束,油價肯定還是會繼續下跌。”
國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煤制油、煤制甲醇從能源系統來說不合理,我國自身的煤炭資源也面臨緊缺的威脅,而能源的多次轉換,必將在中間環節出現更大的損耗,所以,從能源的最大利用來看,這并不劃算,“不屬于是資源節約型社會所要做的事”。他認為,“由于行業利益推動,煤炭資源省想拉長產業鏈,使煤炭產業增值當然有合理性,但是選擇搞煤化工、煤制油還是欠缺認真的、宏觀的能源戰略分析!睂τ诿夯は嚓P的產業政策、行業標準的出臺以及甲醇和二甲醚摻雜進汽油的標準,他認為國家不會在短期內出臺標準。而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也曾明確指出:“對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展煤化工產業的熱情要積極引導,防止盲目發展和投資過熱,規劃的編制對規范和引導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由此來看,煤化工產業將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在相應的產業規劃出臺前,盲目上馬項目,將面臨政策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