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困難煤價上漲 中國漸顯“缺電后遺癥”
更新日期:2004-9-1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從去年開始,“拉閘限電”在中國成了一個高頻率用詞。記者近日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缺電不僅使企業開工減少、成本增加,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種種后遺癥正在顯現。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在鐵路、公路、水路都在積極搶運電煤的同時,造成其它物資運輸困難,運費價格飆升。今年以來,鐵路部門雖然積極組織搶運,貨運量比去年同期顯著增加,已達到了滿負荷運行,但仍然不能滿足需求,今年前5個月,全國鐵路日均申請車皮滿足率已經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35%。在產煤大省陜西,鐵路請求貨運車皮滿足率不足40%,供應外省的合同兌現率約為50%,陜北、渭北煤炭無法運出。
由于有限的國內運輸能力基本都用來運煤了,6月份中國鐵路90%的運力用于保證煤炭等重點物資的運輸,部分非重點物資運輸受到沖擊也就在所難免。據國家統計局運輸處副處長劉玉麒介紹,由于鐵路運力緊張,已經造成港口進口鐵礦石疏運受阻,鐵礦石壓港情況嚴重。運力緊張讓企業損失慘重。在吉林省企調隊對72戶重點企業的調查中發現,由于運力緊張,影響被調查企業原材料到貨18085萬元,戶均達251萬元。為了保證發電量,各產煤省份都加大了煤炭的開采,結果出現了部分地區煤炭枯竭的現象。
在山東,由于過度開采,現有原煤儲量不容樂觀。據統計,目前省屬煤礦可采儲量不足40.0億噸,預計可開采量僅為22.0億噸。照現在的開采速度,十多年后自產原煤將嚴重短缺。在安徽,煤炭生產從2002年起就開始高速增長,目前淮南的謝一礦、新莊孜煤礦和新集煤礦都已接近資源枯竭。在淮北,一些生產礦井采區接替緊張,部分礦井可采期已低于國家規定。
此外,由于煤炭成為市場新寵,價格一路上漲,結果在每個銷售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新的食利者。受利益驅動,有少數經營者摻雜使假、以次充好,影響了正常的煤炭經營秩序。同時落地煤的銷售環境變差,存在著地方亂收費、收費標準高,壟斷運輸等一系列問題,阻礙了煤炭生產企業落地煤的正常銷售及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