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8-10-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進入四季度,業界對于電價上調的預期陡然上升。
根據業界最新流傳的電價調整方案,中國將在四季度上調包括居民電價在內的終端銷售電價,而上網電價保持不動或者進行小幅調整。從《財經》記者多方了解的情況來看,有關部門確在醞釀電價調整方案,但月內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在十一休假期間,我就接到不少企業的電話,詢問調價的事情。”國家電監會一位官員告訴記者,他為此特地去查了文件,確認“電監會目前尚未收到發改委關于電價調整的會簽文件”。
這位官員透露,電價調整的方案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醞釀。形成方案后需經部委會簽,再上報國務院批準。整個程序完成需要一定時間,這意味著在本月進行電價調整的空間較小。
不過,9月下旬,高盛已預測中國將調整電價。高盛報告稱,因政府宏觀緊縮放松,通貨膨脹壓力減輕,預計中國政府將從11月1日開始將再次電價上調5%。
今年8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而銷售電價不作調整。此次方案公布后,業內人士對于發電企業的經營仍持悲觀態度,而兩大電網公司因此成本大幅度上升。“發電企業要想消化煤炭上漲的成本,至少需要上調上網電價1毛錢(0.1元)。”中電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發電企業和電網都寄望于再次調價,否則冬儲煤的高峰即將來臨,電煤矛盾有可能再次激化。”
業內人士目前更為擔心的是,電價上漲會再次引發煤電價格螺旋式上升,從而推高CPI。三季度以來,CPI漲幅持續回落,使得電價上調可能性增加。
“銷售電價沒有及時調整,主要是擔心推高原本處高位的CPI指數。而8月份CPI指數已經下降到4.9%,這為銷售電價的上調創造了一定條件。”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主任鄒逸橋在9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他同時表示,電監會在此前上報國務院的報告中,提出了上調居民電價的建議。
中電聯的一位專家告訴《財經》記者:“今年兩次上調電價是‘非聯動性上漲’。因為這個價格的確定,不是根據電價成本上漲多少調的,而是根據CPI所能承受的幅度倒算而來。因此,出現了先調電價,再研究漲價收益分配,和只調上網,不動終端的方案。”
據悉,目前醞釀的第三次煤電聯動方案相對將規范,即根據成本上漲的幅度,測算出上網電價上漲的幅度,再測算到終端銷售電價上漲的幅度。這些成本除了電煤漲價的因素,還將涵蓋脫硫機組電價、電網建設基金、運輸費、港雜費、可再生能源和排污費等其他成本上漲因素。
“前兩次臨時調整的內容會‘記賬’,在新的電價調整方案中會扣除這一部分因素。”國家電監會一位官員透露,“這也反映了邁小步、不停走的調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