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稅改革勢在必行 化工行業技改迎稅改
日期:2008-5-9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來先后表示,資源稅改革方案已基本成熟,下半年有望推出。這么緊鑼密鼓的信息′吹風′,就是在鄭重提請有關行業,應盡快做好資源稅改革的承接準備工作。
我國資源稅自1984年就已開征,但因征收的范圍窄,征收的數額低,而且征收的出發點是為了調節級差收入,基本只能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1993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出臺,次年起,又對原先暫緩征收的有色金屬礦產品開始征收資源稅。1996年7月起,政府規定對有色資源稅減征30%;2006年,將取消減征改為全額征收;2007年,又調整鉛、鋅、銅、鎢等礦產資源的稅額,而且調整的幅度很大。此間,輿論普遍認為,國家已正式拉開資源稅的改革大幕。
據悉,除目前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等稅目外,在此次資源稅改革方案中,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將進行調整和擴大。方案還將考慮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即定率征收。從價征收可能不會有很強的針對性,也就是說,可能不會區分貧礦、富礦細化稅率標準。
從我國節能減排的現狀來看,資源稅改革已勢在必行。僅以煤炭為例,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7中國能源藍皮書》披露,中國煤礦平均資源回采率為30%,不足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半。假如中國的煤炭回采率能達到50%,那么,中國煤炭資源可采年限相當于在目前基礎上又延長了30年。
再看資源稅率,我國的資源稅一直存在稅率過低的問題。焦煤的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每噸才8元;礦產資源的資源稅每噸不過10元左右;原油資源稅幾次調高之后也不過每噸30元,其資源稅在原油價格中所占的比例還遠不到1%。可見,一方面是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稀缺,另一方面是粗放的生產方式造成的巨大浪費,以及巨大浪費造成的環境威脅。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提高資源稅是抑制粗放型發展方式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最大效率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化工行業是石油、礦藏、煤、水等資源依賴性行業,資源稅的提高,將向資源下游企業實現價格傳導,化工企業的成本壓力無疑將會進一步加大。而且,此次資源稅改革雖然稅率有所提高,但絕不是終點。所以,此次資源稅的改革,釋放出的信號不僅僅是稅率漲幅和稅科擴大的數據變遷,更重要的是宣告一個資源廉價發展時代的終結。而化工行業迎接資源稅走高時代來臨的有效方法,就是技術進步。除此,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