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安納之爭泰納得利 中國石油戰略痛定思痛
更新日期:2004-7-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6月30日,俄羅斯工業和能源部部長赫里斯堅科在莫斯科會見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時表示,俄政府可能在今秋就鋪設從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納線),這條干線確定后,將具體討論修建通往中國的支線問題。他同時透露,由于俄內部各種因素,特別是環境保護等問題,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項目安大線和日本方面早先提出的安納線,均被俄有關部門否決。
從“安大線”到“安納線”再到“泰納線”,擱淺已久的東北亞石油管道到底走哪條線路?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其中的故事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經濟與地理因素,而且涵蓋了復雜多變的能源爭奪、政治角力、外交捭闔以及民族情緒,引發了全球的強力關注。
9載談判無果 悲情“安大線”
1994年,俄最早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項目的設想,此后,負責該項目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通過9年的討論、協商與談判,簽訂了一系列推動項目進展的政府間與公司間協議。
這條石油管道起點為俄羅斯的安加爾斯克,終點至我國大慶,簡稱“安大線”。總長度為2260公里,800公里在中國境內,按照協議中俄雙方各自負責本國境內的管道建設,預計耗資25億美元。這條管道預計于2005年初步建成,初始階段俄每年將向中國出口原油2000萬噸,2010年后每年將輸出3000萬噸。
去年9月3日,俄羅斯《新聞時報》曾報道,9月2日,俄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揚科夫在貝加爾地區環保會議上發言時,宣布最終否決尤科斯石油公司提出的鋪設安加爾斯克-大慶輸油管項目。揚科夫稱,因為“南路”要橫穿通卡國家公園,違反俄羅斯自然保護法。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堅持的“北路”則直接靠近貝加爾的地震多發地帶,一旦管道發生泄漏事故,將難以迅速處理。
俄《消息報》2003年12月又曝出驚人內幕:俄聯邦安全會議在11月下旬召開的會議上決定改變從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路線(安大線),把該石油管線的終點改建在俄遠東的納霍德卡(安納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與日本的打算不謀而合。
這一既解俄羅斯經濟之困,又解中國能源之乏的“安大線”工程,因日本政府的強力介入與競爭,并提出新線路、新方案而橫生變數。“安大線”方案頓時擱淺。
據記者了解,俄最早提出的中俄石油管道項目是從外蒙古直接穿過來進入中國,這也是一條最近、最安全的線路,但當時中方考慮到要保住大慶這個因石油枯竭而逐漸衰落的資源型城市,從而提出讓其從滿洲里繞道貝加爾湖的“安大線”方案以使大慶受益,而自這個方案提出起,中俄石油管道項目便走上了漫長的不歸路。
安大線與安納線的鷸蚌之爭
業內專家指出,中俄雙方進行了長達9年的調查論證、談判,耽擱的時間太久,在俄國內引起普遍質疑,未能在俄羅斯最困難的時期抓住機遇。
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好轉,以及其他國家出于能源多元化的安全戰略考慮,俄羅斯的石油坐地起價,而萬無一失的中俄石油管道項目中突然出現了日本人的身影。
中國能源專家、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告訴記者,就安納線與安大線比較,日本絕對不是從經濟性考慮,雖然受到日本企業界的反對,但是在政府主導下,從國家長遠的能源安全利益出發,日本仍然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工作。日本之所以反對安大線,是擔心中國控制東亞能源供給權。日本目前90%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中東的任何波動都會對日本的能源進口產生負面影響。
由于中國的快速崛起,對于能源需求的急速增加,直接影響到日本的能源傳統供應基地。日本尤其擔心隨時可能爆發的臺海沖突,一旦中國解決臺灣問題,其石油補給線將全部被中國控制。如果每年能夠從俄羅斯獲得5000萬噸石油的話,中東石油所占比例將下降至60%,這對加強日本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獲得這條管道,日本曾提出,愿意承擔修建從西伯利亞安加爾斯克到太平洋港口城市納霍德卡之間長達4000公里的輸油管道的全部50億美元成本。
特別是2003年以來,日本政府為了加強同中國競爭俄羅斯的石油資源,一再派出重量級人物出訪俄羅斯,并利用十分優惠的條件,迫使俄羅斯政府和有關方面改變已經基本確定的、首先建設從俄羅斯的安加爾斯克至中國大慶的石油輸送管道計劃。
而俄羅斯“首富”、尤科斯石油公司董事長霍多爾科夫斯基的被捕事件,因對安大線工程造成了重大影響,使俄羅斯國內支持安大線的呼聲基本被支持安納線的呼聲淹沒。
至此,在角力俄羅斯石油管道走向方面,作為后來者的日本似乎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