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貿易博弈市場經濟 中國投桃歐盟能否報李
更新日期:2004-6-30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在歐盟對華進行的101起反傾銷調查中,焦炭案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件。但是誰也不曾想到是,這個案子竟然和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糾纏到了一起。
焦炭與市場
今年3月,在發布焦炭反傾銷令3年多之后,歐洲人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歐委會負責貿易的拉米在與薄熙來部長會談時,向中國正式提出了放寬焦炭對歐出口限制的要求。同月,歐盟終止了對中國焦炭的反傾銷措施。
在沒有得到所期望的答復之后,歐盟竟然向中國發出了最后通牒。5月10日,歐盟要求中國在5天之內就是否放開焦炭出口限制作出回答,否則將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就在歐盟向中國發出最后通牒的4天前,5月6日,隨同溫家寶總理訪歐的商務部長薄熙來在中歐投資貿易研討暨洽談會上致辭時這樣說道:“我今天只想對大家說一句話:希望盡早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蓖惶欤瑴丶覍毧偫砼c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會談,溫總理指出,中國基本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希望歐盟盡早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就是這樣的巧合,讓焦炭卷入了中歐之間關于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博弈中。
需求與姿態
隨著中國對歐焦炭出口的減少,加之中國基于國內市場需求進行的出口控制,歐盟市場上的焦炭開始供不應求,價格扶搖直上。其中反應最為強烈的就是意大利。2004年1月,意大利鋼鐵企業因嚴重缺乏焦炭,開始向政府求援。意大利政府要求歐盟出面與中國進行交涉,放寬焦炭出口。3月份,在拉米訪華期間,雙方簽訂了一份協議,意大利提供288萬歐元的無償捐助,用以支持中國的畜牧業發展。這種友好姿態所傳達出的訊息不言而喻。及至歐盟變臉,向中國發出最后通牒,其對中國焦炭的需求,顯然已經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中國對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同樣非常迫切。
由于自己的市場經濟不被承認,在面臨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時,中國企業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以證明自己適合歐盟關于市場經濟的5條標準。大部分企業無法通過,只能接受敗訴、從歐盟市場撤出的命運。中國的彩電被歐盟拒之門外15年之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此,中國非常希望歐盟能夠早日承認自己的市場經濟地位。2003年6月1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向歐盟遞交報告,要求歐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04年3月,商務部又遞交了長達數百頁的補充報告。按照歐盟的說法,歐盟將于6月底出臺對中國市場經濟狀況初步評估報告。
投桃與報李
歐盟關于焦炭問題的第一個最后通牒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5月14日期限到來之后,中歐雙方的協商沒有結束的跡象。尷尬的歐盟不得不自行宣布將最后期限延長兩個星期。向世貿組織告狀的說法當然也不了了之。
5月2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消息,稱已經與中國就焦炭貿易問題達成協議。根據協議,2004年中國向歐盟的焦炭出口量將不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對于協議的達成,拉米表示非常高興。
歐盟的聲明讓我們感覺到,在這場關于焦炭的較量中,歐盟方面認為中國妥協了。
6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傳來消息,歐盟即將出臺的關于中國市場經濟的評估報告,并沒有得出中國已經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肯定性的結論。
一方面是中國對歐焦炭出口的妥協,另一方面卻是歐盟堅持認為中國不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在這場焦炭與市場經濟的雙重較量中,中國投之以桃,歐盟呢?
較量與眼光
如果現在有歐盟的焦炭企業提出申請,要求維持對中國焦炭的反傾銷措施,歐盟肯定置之不理;退一步講,即使受理了,如果中國企業提出申請,也肯定能夠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并且歐盟會在核查后得出中國焦炭沒有對歐盟造成傾銷的結論。
但是,中國的焦炭企業大多為國有企業,在歐盟的傳統思維中,國有企業是不可能得到市場經濟地位的。
這是一個完成可以成立的假設。這個假設,凸現了歐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虛偽和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