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經濟學家縱論中國當前經濟形勢
更新日期:2004-5-31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昨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2004”上,數位國內外經濟理論界權威泰斗縱論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紛紛為中國宏觀經濟獻策支招。
吳敬璉:運用總量調控實現軟著陸
吳敬璉認為,在當前的條件下,宏觀調控完全排除行政手段是不可能的,但應該有重點。政府還是應該先用經濟手段,同時輔助某些行政手段,這樣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會大一點。他表示,政府在轉型社會中要起到真正的調和社會矛盾作用,為建立新的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各種基礎性的設施。吳敬璉認為,政府自身必須進行改革,從計劃經濟體系下的“全能”政府轉變為“有限”政府,從資源的基本配置者轉變成為提供外部環境的服務型政府,做到真正的宏觀調控。
厲以寧:投融資體制改革是關鍵
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分析近期的物價上漲情況時表示,造成物價上漲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僅僅通過緊縮性的政策得以解決。只有局部地區和局部行業確實存在投資過熱的現象導致的漲價,需要動用緊縮性的政策。但他同時也表示,僅靠緊縮尚無法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地方保護主義的取消和企業的改造。他分析說,當前中國的失業問題比通貨膨脹更為緊迫,按照經濟學里的“木桶原理”,這正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
黃達:人民幣將躋身國際重要貨幣
著名金融學家、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黃達預期,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應該是“在摩擦中妥協,在妥協中協調,在協調中尋求合作”,未來將是一場人民幣的風云際會。在這樣樂觀的前瞻下,黃達建議大家不要為了這種進程中的矛盾和對抗而大驚小怪。黃達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貨幣對外的比價必定會越來越提高,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必定是長期的也是必然的。因此,如何釋放這個壓力,就需要我們把短期和長期的政策統一起來。
蒙代爾:關注能源等根本性問題
“歐元之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說,出現物價上漲并不意味著中國經濟過熱,這只是因為人民幣盯住美元而產生的物價上漲。現在應更加關注電力、能源等其他根本性的問題。因此,在經濟沒有過熱的情況下,就不需要對貨幣重新估值。一方面,中國的人民幣區域還不是很大,另外在人民幣還不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對匯率做大的改變會帶來一系列的危機,如導致外國投資下降,經濟增長放緩,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出現,國有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延緩人民幣可兌換進程,提高失業率水平,影響人民幣未來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地位等,這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是沒好處的。
菲爾普斯:過量投資將被消化
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德·菲爾普斯認為,中國要想成功發展,需要進一步發展專業技術,因為美國過去一段時間向中國轉讓的具有競爭優勢的存量技術已經不多了。因此,中國需要建立一批高水平的金融機構,為商業人士的新想法提供融資支持。他認為,目前中國的過量資本對中國而言是過渡性的問題,它將在2-3年內很快得以消化,不會產生長期負面的影響。中國面臨的長期要解決的問題是投資決策上的低效和不良投資,為此,中國應進一步加強金融體系和金融結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