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環保風暴來勢洶涌 國內企業須及早應對
更新日期:2006-11-24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近幾年來,歐盟以環保為由而制定的貿易技術壁壘,像夏季臺風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繼去年8月實施WEEE指令和今年7月實施RoHS指令后,歐盟另一個綜合性的貿易技術壁壘措施--REACH法規將于今年底進行立法二讀審議,預計通過幾率很高。一旦成為法律,其影響將更為廣泛、深遠,為此,檢驗檢疫局提醒對歐貿易企業需及早應對。
3萬種化學品將被波及
歐盟的REACH法規,全稱為《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是一個涉及化學品生產、貿易、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與RoHS、WEEE指令一樣,打著確保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的旗號,將歐盟自產或出口到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以及涉及所有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如紡織、輕工、玩具、機電等產品分別納入注冊(約占80%)、評估(約占15%)、許可(約占5%)3個管理監控系統,以規范歐盟市場上化學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按照歐盟擬定的時間表,產量在1000噸以上化學物質的企業,須在REACH法規實施后3年內完成注冊,最遲須在11年內完成注冊,未能按期納入管理監控系統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有關專家指出,與RoHS、WEEE指令,及將于明年7月實施的EUP指令相比,REACH法規影響范圍更廣。化學原料及制品、化纖、橡膠、塑料、紡織、輕工、電子、汽車、家電、制藥、涂料均在受控制之列。
繼歐盟之后,美日等國家也紛紛效仿。美國于2003年啟動一項立法提案,將對2800多種化學品逐一進行檢測,日本也要建立一個商品檢驗注冊制度。有關專家指出,無論是歐盟的REACH法規,還是美國、日本的提案和制度,實施以后都將對化學品及相關下游產品的國際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出口門檻提高進口成本增加
根據REACH法規的要求,我國向歐盟出口化學品及下游產品將面臨注冊、評估、許可的問題,且必須通過歐盟境內的生產商或者進口商進行注冊。同時,該法規還規定了嚴格的檢測標準和高昂的檢測費用,這些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費用約需..5萬歐元。據歐洲化工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估計,測試REACH法規所覆蓋的3萬種化學品,以及執行該法規將要花費化工行業50億~70億歐元。據估計,我國對歐盟化學品及下游產品的出口成本由此增加費用將普遍提高5%以上,導致化學品及下游產品對歐盟出口受阻。不少規模小,管理不完善的企業生產的低檔產品甚至將退出歐盟市場。
與此同時,我國亟需高檔的、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及中間體、塑料及其制品須從歐盟進口。據測算,由此將使我國從歐盟進口上述產品的價格普遍提高6%以上,將導致我國相關紡織、醫藥等相關產業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多數企業渾然不知
REACH法規并非今年的事情。早在我國加入WTO的2001年,歐盟就出臺了《歐盟關于未來化學品新政策的白皮書》,在此基礎上,歐盟出臺了REACH法規,并于2005年11月一讀通過。面對如此猛烈的環保風暴,深圳相關企業對此卻反應緩慢。根據最近深圳檢驗檢疫局在深圳范圍內進行的一次企業對歐盟REACH法規認識情況的調查,除了部分大型外資企業對此了解并予密切關注外,深圳近64%的相關出口企業不知道或不了解歐盟REACH法規,境況令人擔憂。
及早防范降低損失
在關稅貿易壁壘早已不合時宜的今天,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在他們自己的強項領域,以資金、技術密集產品為基準,制定出各種各樣的技術性法規,企圖建立新的價格和貿易體系,而以生產資源、勞動密集產品的發展中國家將付出沉重代價。這一趨勢短期無法改變。
既然風暴遲早要來,及早防范,尋找應對方法,將損失降到最低是最好的辦法。有關專家指出,相關企業應主動地去收集、訪問有關信息,如訪問國家質檢總局等國家職能部門網站,及時了解最新的貿易政策、技術壁壘等方面的信息,研究、搜集各國技術限制法規和技術標準。其次,要努力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采用高新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加快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減少環境污染,加快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進程。同時更應關注國際市場動態,加強貿易技巧,爭取出口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