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主導全球氯堿市場
更新日期:2006-11-2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如今,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氯堿供應國。未來5年,隨著新產能的投運,中國對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將不斷提升。”這是總部位于倫敦的Harriman Chemsult公司最新調查報告做出的結論。
Harriman Chemsult公司指出,中國氯堿產能已經從1980年時的不到150萬噸/年躍升至2006年的1410萬噸/年,占到全球總產能的24%;到2010年,中國的氯堿產能預計將增至2000萬噸/年,屆時將占到全球總產能的約30%。它還預測,未來5年中國新增氯堿產能將約占全球新增產能的70%。
與此同時,下游產業的發展將影響到中國氯堿市場的供求平衡。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聚氯乙烯(PVC)進口國,但隨著新增產能的陸續投產,中國的PVC將很快實現自給自足。中國的PVC進口量占消費總量的比例,已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50%下降至目前的低于25%。這將促使向中國出口PVC的供應商將目標轉向世界其他地區,從而將影響全球各個地區的氯市場供求平衡。
Harriman預測,世界氯堿產品價格2006年會達到峰值。此后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新增產能的陸續投產,2007年起將開始進入下降通道,到2008年會滑落至相對低點。
該公司指出,與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未來5年美國氯堿產能增幅不大,除了信越化學公司先前宣布的位于路易斯安娜州Plaquemine的新建氯堿裝置將于2007年投產外,沒有其他新建裝置的計劃。雖然拜耳和GeorgiaGulf公司可能會擴大液氯產能,但與此同時未來幾年美國可能會有更多的氯堿裝置考慮關停。陶氏化學已在今年10月底關閉了位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ort Saskatchewan的氯堿裝置。OxyChem公司正在將其位于路易斯安娜州Taft的離子膜法燒堿裝置改造成氫氧化鉀生產裝置,預計在2008年改造完成,隨后將關閉其位于亞拉巴馬州的水銀電解槽燒堿生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