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復蘇帶動上市公司業績增長
更新日期:2004-4-21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截至2004年4月6日,石化行業共有94家公司公布了2003年年報,這94家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47.4億元,實現凈利潤27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34%。中國石化、上海石化、揚子石化、齊魯石化四大石化"龍頭"的業績增長更是從化工類個股中脫穎而出,其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35元,同比增長15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3.82%,同比增長103%;加權平均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0.68元,同比增長28.3%。無論從絕對數據還是增長速度,四大石化公司的年報數據都遠遠超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應該說,多種因素引起的石化行業在2002年底的全面復蘇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國際原油價格影響石化行業業績
原油價格對石化行業的業績影響最直接、最主要,不僅因為全行業70%左右的利潤來自原油和天然氣開采,而且從產業鏈看,作為上游資源,原油的價格對全行業產品定價產生較大影響。
2001年10月我國成品油價格開始與國際接軌,國內石化行業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關系更為密切。世界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和全球經濟的復蘇使國際原油價格從2001年以來穩步上揚,2003年全年維持在高位。國內原油開采行業從高油價中收益頗多。中原油氣和遼河油田的年報顯示,在原油開采量增長不大、噸油開采成本增加的情況下,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7%,凈利潤同比增長22.3%。原油價格上漲帶動了石化產品價格上漲,并最終使全行業的利潤出現較大的增長。
從目前看,由于OPEC減產、美元貶值、世界經濟的復蘇以及中東局勢的不穩定,2004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維持在相對高位,對石化產品價格有較大的支撐作用。但全年原油價格有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對石化產品特別是上游產品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經濟發展影響石化產品供需關系
作為基礎性產業,石化產品與各行業緊密相關,因此國內的宏觀經濟環境、固定資產投資都對石化產品的供需有較大影響,同時也影響石化行業的開工率及利潤率。
相關的研究表明,我國油品市場的需求與GDP之間的彈性系數大約是0.6,石化產品的需求與GDP的彈性系數為1.2。因此,如果我國GDP增長保持在7%~8%,油品需求和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率分別約為4%~5%和8%~10%。
2002年成為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拐點已成為共識,2003年盡管上半年有非典因素的影響,但國內經濟仍保持了9.1%的增長速度,目前我國的經濟已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同時,隨著國內居民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發生了結構性轉變,汽車制造、房地產等行業的迅猛發展也大大拉動了國內石化產品和成品油的市場需求。事實上,2003年石化行業的整體效益大幅改善也直接受益于這一大背景。
行業復蘇周期決定未來發展趨勢
在石化行業處于低谷時,行業的新投資項目較少。一旦行業復蘇,各企業便會擴大產能。但由于石化行業的投入較大、建設期較長,使產能的擴張常與需求脫節,最終使整個行業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并使石化行業的利潤率與行業平均開工率具有很好的相關性。
從全球石化行業的發展來看,行業周期一般為7~9年。自上一個石化工業鼎盛時期的1995年到2002年已經7年。在過去的幾年中,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美國經濟衰退以及"9·11"等事件的影響,全球石化工業經歷了一個很長的低利潤率時期。從目前全球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看,預計2002年開始的全球石化行業復蘇的高點有望在2005年出現。
就我國石化行業的實際情況而言,支撐本輪行業復蘇的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石化產品的供不應求。目前我國許多石化產品還不能完全自給,特別是有機化工原料和石化中間體自給率不足50%,需要大量進口。為了改變目前的局面,通過技術改造和合資等方式,我國正在建設一批大型乙烯項目,但這些項目大都要到2005年才能投產,2004年石化產品需求與生產能力的差距還將繼續拉大。因此有理由相信2004年石化產品的價格仍將繼續走高。
反傾銷措施促進行業業績增長
我國絕大多數石化企業生產規模小、市場成本高、產品質量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一旦國外石化產品憑借成本優勢在我國傾銷,對我國的石化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我國2003年對聚氯乙烯、合成橡膠等主要石化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并對全行業效益提高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作為國內最大的聚氯乙烯生產企業,齊魯石化2003年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也在于此。
以四大石化龍頭股為代表的石化類上市公司2003年年報給了投資者一個滿意的結果。同時,2004年1月份主要石化產品價格繼2003年底大幅上揚后,再創新高,并呈加速上揚的態勢。據統計,2004年1月份,全國煉油產品價格環比下降0.01%,同比上升1.87%,成品油與原油價差有所放大;而合成樹脂則表現為快速上漲,以2004年1月份的同比環比價格上漲來看,聚乙烯為24%和8.67%;聚氯乙烯為23%和4.84%;聚丙烯為15%和7.3%;聚苯乙烯為18.6%和10.9%。2004年不錯的開局使我們對于石化類上市公司一季度乃至全年的業績同樣有良好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