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海外并購如何防范法律風險
更新日期:2006-9-1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中國的能源緊張狀況促使中國的石油天然氣企業要“走出去”,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這些企業面臨著非常大的法律風險,而往往是這些風險導致收購行為最終受挫。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北京主任合伙人呂立山(RobertLewis)認為,石油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各國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法律措施來提高要求或者阻礙并購項目,石油企業的政治風險是非常大的,并且也會引起相關的法律風險。
在路偉律師事務所的一份名為《中外石油天然氣行業法律風險比較分析報告》中稱,由于石油屬于戰略能源物資,大多數國家政府往往將石油天然氣產品的正常供應視為國家安全課題。因此,在發生跨國并購交易時,雙方企業的政府都可能采用各種手段對收購結果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保證本國的國家利益不致受損。
“政治上的反對意見可能會以強加額外法律要求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雖然政治風險本身可以說是一種獨立的風險,并不全然等同于法律風險,但兩者卻常常緊密相關。”呂立山認為,通過此前的中海油競購失敗和中石油收購中遇到的一些波折,可以看出,政治因素可能導致額外的法律要求,而法律問題也可能產生政治影響。
除了由政治風險引發的一些法律風險以外,中國企業還應注意一些在石油天然氣行業并購中存在的一些固有法律風險。呂立山說,首先是環保方面的法律。因為對于各國的老百姓和社會團體來說,他們都很看中環保問題。目前中國的環保法律法規沒有國外那么嚴格,那么復雜。環保問題往往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可能會被無限放大,這會給公司形象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其次是勞動法方面的問題。尤其是中國公司進行海外并購的時候,可能突然增加了海外雇員,并購的資產分布在世界各地,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的勞動法都需要被中國企業嚴格加以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