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靠港口建設促動化工物流
更新日期:2006-8-28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物流作為一個熱門話題,目前正受到業界的普遍關注。的確,物流這一’第三利潤源’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是實實在在的。山東作為一個化工大省,在發展化工物流產業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隨著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與質量的提升,山東將靠什么來促動化工物流業的發展呢?
促進山東化工物流業的發展,關鍵在沿海港口建設,以及臨港物流的發展。日前,有業內專家一語中的。
據了解,近年來山東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陸聯運能力不斷提高。現在該省港口達到25個,其中一類對外開放港口17個,沿海港口年貨物吞吐量38400萬噸,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航貿易關系。已建成濟青、日竹、東港、東青、環膠州灣、煙棲、煙威、濰萊、煙臺疏港高速等9條沿海高速公路,沿海港口群的后方公路集疏運條件十分便利。據統計,山東省宏觀物流成本占全省GDP的20%左右,物流產業增加值占GDP的10%左右,每年有幾十億的規模。
突出發展港口海運業,大力推進石油化工、鹽化工、海洋能源等臨港工業,以此積極拓展臨港物流業,也已成為山東省’十一五’促進海洋業發展的目標之一。
據了解,為使港口化工物流業形成規模化、現代化、信息化的完整體系,山東省在港口建設上將以規模化、深水泊位化、管理信息化和港口功能多樣化為目標,形成布局優化、功能完善、配套先進的港航體系。到2010年,初步建成以青島港為龍頭,以日照、煙臺港為兩翼,以半島港口群為基礎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在日照、青島、煙臺建設3個15萬-30萬噸級的礦石泊位,形成由青島、日照、煙臺港組成的深水、專業化進口鐵礦石中轉運輸系統,新增吞吐能力6800萬噸;在青島、日照建設2個30萬噸級原油泊位,形成以青島、日照等港組成的進口原油中轉運輸系統,新增吞吐能力6500萬噸;在日照、龍口等港新建6個5-10萬噸級煤炭泊位,形成由青島、日照、龍口等港組成的煤炭裝船運輸系統,新增吞吐能力8700萬噸。到2010年,沿海港口深水泊位達到231個,港口吞吐能力達到6.2億噸,集裝箱能力達到1400萬標箱。
港口建設的提速,促進了山東現代化工物流體系的形成。在’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將充分發揮半島港口群的優勢,結合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臨港工業基地和臨港物流基地,形成產業聚集度高、帶動能力強的臨港經濟區。青島港,要以集裝箱運輸為重點,全面發展原油、鐵礦石、煤炭等大宗散貨中轉運輸,利用強大的港口功能和區域發展龍頭的優勢,以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高效集散手段為依托,重點發展大型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形式,提高物流的流轉規模、流轉速度和經濟效益。充分利用保稅區的特殊政策和窗口作用,深購遠銷,大力發展國際貿易,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照港,則以煤炭、礦石和原油等大宗散貨中轉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等其他運輸,積極開展港口中轉、儲運、貨物聯運和代理業務,建立綜合配套的中轉服務體系;煙臺港,要在鞏固發展散貨雜貨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西港區開發,搞好與龍口港的整合與分工,重點發展礦石、煤炭、原油、集裝箱運輸,同時發展客貨滾裝服務;龍口港,要大力發展與地方經濟關系密切的有色金屬、礦石、糧食、石油化工等中轉業務和集裝箱喂給運輸,積極發展煤炭運輸業務,力爭使煙臺港建成現代化億噸大港,形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骨干。
在發展提高現代物流形式的基礎上,今后,山東省還要充分發揮綜合運輸體系完善、黃渤海黃金水道的優勢,抓住煙大鐵路輪渡建設、形成南北交通重要樞紐和節點的機遇,北上、南下,積極拓展東北、環渤海地區和東南沿海腹地,依托出口加工區,積極向國家申辦國際物流園區,以開展貨物轉口、運輸配送、跨國采購等服務貿易,形成面向環渤海地區、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大型物流中心,發展各具特色的臨港物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