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家紡企因中標成本過高主動放棄紡織品配額
更新日期:2006-8-25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去年還炙手可熱的紡織品配額如今卻成了“雞肋”,記者昨天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獲悉,因拒絕交納保證金,1787家紡織出口企業近日被商務部公開取消了參與配額投標的資格,這個數字占到中標企業的三成以上。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對2006年度輸歐、輸美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第二次招標未交中標保證金企業實施處罰的公告》,由招標委員會收回上述1787家企業的中標數量,并取消這些企業2006年、2007年度相關類別的投標資格。
今年4月份,商務部對2006年度輸美歐紡織品配額進行了二次招標,在此次招投標活動中,全國共有中標企業5107家。按照招投標規定,中標企業應該交納中標金額30%的保證金,以防止中標企業浪費配額現象發生。
盡管商務部發出了警告,但是仍有三成以上的企業主動放棄紡織品配額,“這與中標價格高有關”,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可能是一些中介炒作,在第二次網上招標時競爭十分激烈,招標價水漲船高,部分熱門產品甚至達到最低投標價的10倍以上,按去年中國對歐美出口單價測算,此次輸歐美產品平均中標價格占到出口單價的14%至18%左右,這給利潤微薄的服裝出口企業帶來很大的市場風險。而隨后紡配價格又開始大跌,7月中旬時,個別種類甚至跌到了當時中標價的70%到80%。這又使得原本稀缺的招標配額成為燙手“山芋”。對中標企業而言,若不使用中標配額,企業將損失早前交納的中標保證金,若使用中標配額,將導致出口成本上升,企業的虧損也將擴大。在這一背景下,不少中標企業選擇拒絕交納中標保證金,以盡量減少損失。
另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最新數據顯示,由于中標價格過高,導致我國對歐美配額的使用量減少。今年上半年中國輸歐美設限的31類紡織品配額使用率都不高,大多清關率在30%左右,有些還不足10%,與去年形成較大反差。
據記者了解,為了避免配額更大程度的浪費,商務部不久前下發了《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醞釀將業績最低分配量從200件提高至1000件,同時準備將中標保證金由30%調高到100%。
據悉,商務部擬于今年秋季廣交會前進行第三次紡織品出口配額招標,估計修改后的《辦法》也將在第三次招標前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