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油價飆升究竟該怨誰?
更新日期:2004-4-12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今年以來,美國市場上的汽油價格持續飆升,不斷刷新歷史最高記錄。為此,美國政府多次埋怨歐佩克不但不應該減產,而且應該增加產量,以幫助解決油價過高問題。但是,油價飆升究竟該怨誰,卻不是美國政府單方面說什么就是什么的事情。
美國能源部4月7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石油及石油產品庫存持續下降,美國汽油價格連創新高。從今年初到3月中旬,全美汽油平均價格上漲了約15%,升至每加侖1.72美元以上。目前美國的普通汽油平均價格已達到每加侖1.78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簡單地說美國石油產品價格高,并不確切,因為這要看和誰比。同不少西方國家相比,美國的汽油價格不但不算貴,而且還相當便宜。比如,根據美國政府的計算,今年3月中旬,美國優質汽油的平均價格只有每加侖1.91美元,而德國和意大利分別為5.08和5.02美元,法國為4.78美元,英國則高達5.27美元。因此,美國的汽油比其他西方國家便宜得多。油價之所以引起關注是由于上漲幅度較快,今年以來的漲幅已經超過20%,這對用慣了便宜汽油的美國人來說一時難以接受。美國油價飆升該怨誰,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但是通過以下事實和數據,人們不難看出一些端倪。從產量方面說,1984年,美國平均原油日產量為近888萬桶,而今年1月份美國的原油產量只有日均不到571萬桶,比20年前減少了近36%。同屬石油產量計算范疇的液化天然氣產量當年為日均163萬桶,今年1月份也只有微弱增長,日均為168多萬桶。兩者相加,美國目前的產量比20年前減少了276萬桶,減幅高達26%以上。
再看看美國的石油消費,1984年,美國的石油產品消費量為日均1573萬桶,而今年1月份的消費量則高達2020萬桶,增幅高達28.4%。在石油作為戰略性能源、其經濟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這一減一增說明了什么,結論不言自明。
在消費大量增加而又不肯增加國內原油開采的情況下,美國對國外進口原油的依賴日益嚴重。1984年至今,增幅達122%。由于進口原油在美國能源市場所占比例很高,所起的作用日趨重要,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美國市場的價格影響自然也越來越大。
但是,如果把美國市場上石油產品價格不斷飆升完全歸咎于世界石油市場顯然并不公平。正如歐佩克最近毅然執行原先作出的減產決定時指出,雖然需求在增長,但目前世界原油市場的供求大致是平衡的。美國油價飆升的主要根源恐怕還在美國國內。
有報道說,近20年來美國沒有新增任何煉油廠,消費需求卻穩步上升。在石油開發方面,由于擔心破壞生態環境,連在阿拉斯加等荒涼地區增加石油生產的設想也一拖多年,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與此同時,雖然進口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煉油成本相應提高,但美國煉油廠的利潤卻始終大幅上升。進入今年美國《財富》雜志評出的500強企業行列的13家煉油廠沒有一家是虧本的。難怪美國不時有人提出,要查一查是否存在石油公司故意抬高價格的問題。石油產品價格上漲已成為總統大選年,民主黨和共和黨相互爭斗、指責的一個“熱門”話題。在世界石油界人士看來,美國油價飆升究竟該怨誰,答案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