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鋁聯營
除了電解鋁企業自身的產能擴張外,在過去的一兩年中,煤、電企業挾能源成本優勢、依托新上項目進入電解鋁行業也非常引人關注。而這一現象在交通運輸不發達的能源大省尤為突出。
位于內蒙古通遼市霍林格勒的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上半年僅生產了6萬噸電解鋁,就已經實現了2億多元的利潤總額,這意味著每噸電解鋁的利潤接近4000元。但是,并非所有的企業都有這么好的利潤率,今年上半年,國內電解鋁上市公司每噸電解鋁的利潤普遍在1000-2000元之間。
霍煤鴻駿鋁電盈利能力如此之強,奧妙在于低廉的煤、電成本。
“生產電解鋁的工藝并不復雜,其實大家拼的就是成本和規模。”一位業內專家說:“生產電解鋁的成本最主要的是兩大塊兒———電價和氧化鋁,它們分別占到成本的50%和35%左右。由于國內氧化鋁資源稀缺,一半以上都是通過進口,各個企業之間的成本差距不大。因此,誰拿到的電價低,誰就更有優勢。”
霍煤鴻駿鋁電是由通遼市當地的霍林河煤業集團和湖北鴻駿投資公司等幾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由于地處擁有120億噸儲量的霍林河煤田區,當地的坑口煤價不超過100元/噸。借助股東霍煤集團的支持,霍煤鴻駿鋁電在獲得穩定的煤炭供應之后,已經建成了一座30萬KW的坑口電廠和一座年產20萬噸鋁錠的鋁廠。煤價低,又擁有自備電廠,電價自然低。據霍煤鴻駿鋁電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電價成本只有0.18-0.19元/度。而國信證券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電解鋁上市公司的電價成本大都在0.35元/度以上,盡管這些上市公司一般也都擁有自備電廠。
“現在一分錢的電價優勢,反映到電解鋁的利潤上就是150-200元/噸。我們的電價比國內絕大多數企業便宜0.1元以上,利潤自然豐厚得多。”這位負責人說:“我們預計,如果鋁產品年產量達到20萬噸,就能實現24億元的銷售收入,利稅達到8.6億元。”
而事實上,20萬噸電解鋁只是霍煤鴻駿鋁電的一期項目。公司的總體目標是建設總裝機容量為110萬KW的電廠和40萬噸的電解鋁廠,二期工程計劃于今年開工,2008年建成投產。
其實,霍煤鴻駿鋁電這樣的例子在全國能源基地并不鮮見。
由于擁有無煙煤資源,河南省上市公司G神火(000933)的發電成本僅為0.33元/度,未來還會進一步降到0.3元/度,在電解鋁行業中具有10%以上的電價成本優勢。因此,在G神火日前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公司介入電解鋁產業的提案。
如果沒有煤礦也沒關系,由于地處山西這個產煤大省,發電企業G漳電(000767)也能以低廉的價格購入煤炭,發電成本也有一定的優勢。在其合資子公司華澤鋁電已有28萬噸電解鋁產能的基礎上,G漳電還在進行河津2臺30萬KW發電機組配套建設及20萬噸電解鋁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政策套利
一些分析人士對煤、電企業近一兩年大舉介入電解鋁項目進行了解讀。他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政策套利”行為。
受現有的運輸能力和運力配置機制的限制,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煤炭要么運不出去,要么只能實現一個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而在目前的電力定價體制下,一些電力企業因上網電價偏低,也只能實現微利、甚至出現虧損。
對這些煤電企業來說,電解鋁高耗能的特點反而成了一種有價值的稟賦。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淺顯。通過能量的就地轉移,“笨重”的煤炭將其價值融入到“輕巧”的鋁錠中,克服了運力障礙;而對電力企業來說,借助鋁這一載體,其實現的價格就不是每度兩毛錢,而是每度四毛錢。
有色金屬協會鋁部主任文獻軍認為,電解鋁行業這一輪的投資熱,其根源就是電力體制的問題。而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鋁電聯營、磷電聯營背后的經濟學內涵都是一樣的。由于存在政策套利的空間,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的的煤、電企業進軍電解鋁行業還將繼續。
不過,盡管煤電鋁聯營是一個好的思路,但其具體操作模式仍存在爭議。“我覺得,鋁廠辦電廠、電廠辦鋁廠的模式并不科學,”文獻軍表示,由于對對方所處的行業并不了解,因此,相關的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條件并不適合。他認為,鋁電聯營更合理的方式是以資產為紐帶,或者由鋁電雙方簽訂直供合同來實現。
“出口了近一半的三峽電”
“就企業個體而言,他們追求短期內的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但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國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
電解鋁是高耗能行業,同時也是污染行業,這是國家發改委“卡”電解鋁的一個主要原因。
“現在國內并不缺鋁,但是很多企業卻是為了出口而擴大產能。”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2005年我國生產電解鋁781萬噸,其中出口未鍛軋鋁132萬噸。以每噸鋁消耗1.5萬度電計算,生產132萬噸鋁要耗電200億度。“這是個什么概念?去年整個三峽電站的發電量也不過490億度!出口這么多電解鋁,等于出口了近一半的三峽電,而我們去年電力還并不富余!”
“我們不能消耗大量能源,把污染留給自己,而只掙點可憐的加工費。即使是出口,國家也是希望發展鋁制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可喜的是,隨著國家取消電解鋁出口退稅和加征5%的出口關稅,電解鋁盲目出口的狀況有了一些改觀。今年上半年,未鍛軋鋁出口同比下降20%,而鋁材出口增長了62.3%。
氧化鋁瓶頸
“而且,現在電解鋁行業利潤回升,并不代表這種利潤水平能長期保持下去!”
發改委這樣的態度有其背后原因———我國氧化鋁資源的稀缺。
業界的普遍看法也是如此。毫無疑問,近期氧化鋁價格的回落是促成電解鋁投資反彈的重要原因。
不過,業內人士也再次提醒,作為電解鋁的上游行業,氧化鋁供給能力的快速增長在短期內可能還將給電解鋁企業帶來好“錢景”,但隨著電解鋁新增產能的投產以及氧化鋁資源瓶頸的顯現,產業鏈上的利潤分配仍可能發生重大轉移,電解鋁企業或將再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的窘境。
由于國際國內新增產能的釋放,自今年4月份以來,港口進口氧化鋁價格呈加速下跌走勢,CIF美元報價自650美元/噸下滑至450美元/噸以下;而國產氧化鋁中,雖然中鋁現貨報價依然維持在5650元/噸,但是非中鋁國產現貨報價大致在4500元/噸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生產氧化鋁595萬噸,同比增長53.9%。而有關潛在產能的資料更為我們勾畫出未來幾年我國氧化鋁由短缺走向過剩的脈絡:目前,國內在建和擬建氧化鋁項目29個,總規模達到2948萬噸/年,其中已經開工項目25個,一期建設規模1803萬噸/年。在未來2-3年之內,全國新建氧化鋁生產能力將超過1800萬噸/年,加上已經有的1000萬噸/年產能,中國氧化鋁年生產能力將很快接近并突破3000萬噸。按照氧化鋁與電解鋁1.95:1的關系,屆時氧化鋁的產能將超過多數業內人士對我國電解鋁需求的預測。
從全球范圍看,氧化鋁也正由短缺走向過剩。根據商務部預測,2006年世界氧化鋁消費量將達到6567萬噸,而氧化鋁生產量為6607萬噸,過剩40萬噸。同時,隨著氧化鋁產能在2007年以后迅速擴張,全球氧化鋁將進入過剩周期。
這對電解鋁企業來說似乎是一個利好。不過從長遠看,由于鋁土礦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因此,產能的擴張也意味著資源的枯竭將加速到來。資料顯示,2004年,我國已探明的鋁土礦儲量為5.3億噸。“按“十一五”期間氧化鋁生產能力估算,現已探明的儲量只能維持10年左右。”國家發改委工業司某副司長說。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電解鋁所需的氧化鋁原料,有將近一半都要靠進口。沒有資源,怎么能允許電解鋁擴張產能?”國家發改委工業司某副司長說:“上游受制于人,利潤水平能維持嗎?看看鋼鐵就知道了。”
這位副司長指的是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鋼材生產國,但在鐵礦石定價上卻沒有話語權。2005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上漲了71.5%,今年我國鋼鐵企業雖然聯合起來極力要求降價,經過多輪談判卻仍只能接受鐵礦石再漲19%的現實。“當我國氧化鋁資源枯竭之后,國際氧化鋁的價格肯定會上升。屆時,電解鋁企業并不能得到預期的利潤。”
耗能?節能?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對于電解鋁高耗能的特點,政府部門和業內在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的分歧,由此產生出對鋁行業定性和定位的偏差。
“目前社會對鋁的認識存在某種偏見,簡單地認為電解鋁就等于‘高能耗’、就等于‘不要干’”,文獻軍介紹說,實際上,鋁雖然能耗高,但并不浪費能源。另外,鋁本身還是一種節能金屬,由于其密度小,用鋁替代鋼鐵可以減輕交通工具的自重,從而降低能耗。他分析說,我國是一個富煤少油的國家,用煤煉鋁發展交通運輸行業,減少對石油的需求,從根本上說是符合我國能源結構的。
而據中鋁公司副總裁羅建川介紹,全球汽車平均每輛用鋁140-150公斤,而我國才40-50公斤,原因是國產車低檔的多。按照目前我國600萬輛的年產量計算,汽車行業如果達到國際平均水平,每年將增加鋁消費60萬噸左右。
不僅如此,鋁還具有很強的可回收性,其壽命至少能到100年。文獻軍介紹說,目前歐洲原鋁和廢鋁回收差不多各占50%,因此,如果相應的措施得力,鋁實際上也是一種環保金屬。
“因此,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角度,應提倡對鋁的消費,電解鋁的發展仍有廣闊的空間。”文獻軍最后表示。
據英國商品研究所的預測,2010年全球鋁消費總量為3910萬噸,其中,中國占25%,達977.5萬噸;而國內的一些機構預測,到2010年我國電解鋁消費將達到1300萬噸,比2005年的704萬噸增長78.38%,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2%。
未來之路
經過2004年的宏觀調控,現在仍有600萬噸在建電解鋁項目。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行業景氣度回升的因素,我國現有的政績考核體系也不容忽視。
地方政府往往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了整個產業環境、資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環保。所以,當企業繞開發改委的審批,自行其事的時候,發改委往往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無法對這些企業進行有力的處理。
“我們有什么辦法?發改委也不可能成立個糾察隊,天天去查啊!”國家發改委某副司長談到這一情況,也是很無奈:“現在很多項目沒有經過我們審批就已經開始生產了,規模還不小。有些地方政府還把這些項目列為當地的重點工程,大開綠燈。”
但國家還在試圖尋找相應的對策。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近期在全國節能工作會議上表示,要把能耗指標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GDP能耗降低目標評價考核具體實施辦法。
他說,各地區要在三季度將GDP能耗降低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市、縣(行業)和重點企業。同時實施能耗指標公報制度。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辦將每年向社會公布分地區GDP能耗等指標;每半年向社會公布分地區GDP電耗、工業增加值能耗等指標;每季度公布重點企業能耗和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等指標。
而伴隨著氧化鋁、電解鋁投資一浪高過一浪,業內人士也對鋁業的發展規劃、思路和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獻軍的觀點是,電解鋁的發展不能因噎廢食,而應提倡有序。所謂有序,是指鋁業的發展應按照國家的產業布局,充分考慮以運輸、電力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的保證程度,同時,按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的產業鏈條進行統籌考慮。“作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有色金屬,我國的鋁工業發展如果出現滯后,將可能走上鋅的老路,國家可能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他還表示,從資源和環境角度考慮,我國氧化鋁的發展不應提倡自給自足,而應適度發展、適度留缺口,鼓勵企業到國外去開發資源,與國外企業簽訂長期合同,以降低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