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國能源消費將超美國
更新日期:2006-6-23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6月20日發布的國際能源展望報告中說,到2030年,全球的能源消費預計會增加71%,其中最強的消費增長來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經合組織以外的亞洲國家。
不過,報告也表示,更高的石油價格也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減緩以及非常規能源供應快速增加。
美國能源部獨立的統計和分析機構能源情報署在假設現有的能源政策法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對2030年之前的全球能源狀況進行了展望。
今后25年全球能源需求劇增
能源情報署署長蓋·卡魯索在6月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他們對今后的能源趨勢作出的預測。
他說:“在今后的25年時間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非常強勁,到2030年增長速度會超過70%。增長的大部分將是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推動這種增長的是這些國家強勁的經濟增長和由此帶來的資本增長以及這些資本儲備對能源的消耗。”卡魯索指出,需求增長最不確定的因素是單位GDP的能耗。
很明顯的是,更高的石油價格以及市場體系的發展,使得世界各國的能源使用效率都有所提高。
由于世界石油價格也對能源需求和供應造成影響,因此對于今后的能源預測來說,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能源情報署的報告對世界石油價格進行了重新評估。該評估認為,目前將近70美元一桶輕質低硫原油的價格會降下來,但是不會回到兩三年前預測時多數人認為的會持續很多年的25美元到30美元一桶的價格。現在已經進入了石油價格的新時代。石油價格不會再回落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水平的原因包括:對增加石油產量進行投資的不足、石油開采所存在的各種障礙以及經營成本的提高等因素。
更高的價格減緩需求增長
報告預測,到2025年,以實際美元計算,即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世界石油價格會達到每桶57美元,相當于名義上的107美元,這個價格要比去年的預測高出35%。
卡魯索表示,更高的石油價格會減緩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結果會導致石油在所有能源使用中的比例,從2003年的38%下降到2030年的33%。
而美國、中國和印度將占世界石油使用增長的51%。
報告預計,歐佩克組織(OPEC)在2003年到2030年期間,每天會增加1460萬桶石油的供應。更高的石油價格也會促使歐佩克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每天增加2370萬桶,其中包括每天810萬桶的非常規能源供應。
卡魯索說,在2003年到2030年期間,包括油砂、重石油、礦物燃料、液化炭和液化氣的生產,將占世界所有液態能源供應增長的25%。
另外,更高的石油價格會增加天然氣和煤炭的競爭力,也會改善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前景。
國際能源展望報告預測,到2015年,非經合組織國家使用的能源要超過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到2030年,它們使用的能源比經合組織多出34%,其中中國的能源消費將超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