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運通道"開啟重載運輸 日運量達73萬噸
更新日期:2006-6-7 編輯:氯堿網 |
在線收藏 |
|
被稱為"中國煤運大通道"的大秦鐵路已開創了中國重載運輸新紀元:今年4月以來,大秦線日運量不斷上升,日運量突破73萬噸大關,刷新建線以來的歷史新高紀錄。據太原鐵路局介紹,今年6月15日,這條通道還將正式對開2萬噸重載列車,年運力將達到2.5億噸。此舉對緩解各地煤炭緊張局面將大有幫助。
大秦線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全長653公里,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開行重載單元列車的煤運專線,是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擔負著全國六大電網、五大發電公司、380多家主要電廠、十大鋼鐵公司以及6000多家工礦企業的生產用煤和出口煤炭運輸任務。近年,大秦鐵路通過內部挖潛、擴能改造,年運量每年增加5000萬噸,2004年實現運量1.5億噸。2005年9月,大秦線2億噸擴能改造工程勝利完工。
為使中國煤運大通道實現現代化,太原鐵路局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一年多來,他們取得61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大秦線開行組合列車操縱辦法"、"提高全局貨車靜載重的方案"等9項獲得鐵道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太原鐵路局科技人員通過應用以機車同步操縱系統為核心的大量新技術,經過21次靜態和動態試驗,使2萬噸列車開行實現了由傳統牽引方式向分布式網絡化牽引方式的飛躍。同時,通過列檢作業布局,實行列車直通等措施,大秦線萬噸列車開行間隔時間由16分鐘壓縮到13分鐘。今年3月28日,大秦線在國內率先試行開通2萬噸級的組合重載列車。
為了配合2萬噸重載列車開行,太原鐵路局創新運輸組織方法,形成系統集成優勢,強力提升運輸能力。根據貨運經營狀況和市場變化情況,太原局轉變貨源組織的思路和方式,加強貨運產品開發和貨運計劃管理,打破戶頭和合同的界限,把擴大貨源、穩定貨源、放開組織貨源作為重點工作抓緊抓實,從市場預測、運力配置、信息反饋等方面,建立保證貨源的有效機制,做到了應急有備、保障有力。按照集約運輸的原則,太原局優化整合各裝車站裝卸車的場地、站臺、貨位資源,壓減零散,集中組織整列裝卸,實施集運管理,有效擴大了重載列車的開行數量,提高了直達方案列車的計劃兌現率。他們積極與地方政府、企業聯手協作,大力建設戰略裝車基地,使萬噸和2萬噸戰略裝車基地達到43個,5000噸戰略裝車基地達到102個。同時,以秦皇島港接卸為重點,加大港口卸車業務指導力度,努力提高港口接卸設備、場地周轉、船舶接運的吞吐能力,有效暢通了裝排運卸工作流程,使大秦線的貨運量連創新高。